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那年公社办起了高中班(3)

2015-04-08 08:47 作者:沈志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三) 缘于师资、校舍等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栖真高中接下来连续两年都没有招生,其生源推向当时的王店和新塍两所完中。至1975年,面临生源急剧增加的问题,公社党委决定高中班再招生,且扩招,设立两个班。考虑栖

  
  (三)

  缘于师资、校舍等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栖真高中接下来连续两年都没有招生,其生源推向当时的王店和新塍两所完中。至1975年,面临生源急剧增加的问题,公社党委决定高中班再招生,且扩招,设立两个班。考虑栖真公社南北片自然地理因素,按就近原则,在南北固有联办初中的基础上,首先,在公社中心小学里,择址建造约350平米的校舍,可供3个教学班就读。另在马厍联办初中校址上,同样建造约350平米的校舍。由此可见,当时办学只注重学校办到“家门口”的理念,还真不考虑办学资源均衡化和集约化。细细分析多浪费资源,两套人马,两处校舍。这样,又连续招了三届学生,一直到公社撤销高中建制,全国恢复高考而停止招生。至于“高中不出社”的做法,回想起来还确实是不成熟之举。彼时,学生们除了上课以外,还要忙于学工、学农、学军活动,甚至停课闹“革命”,再加上师资的层层拔高使用,无教师资格就可上岗教书,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教学质量姑且不论,1974年1月,我们首届栖真高中终于毕业(算是文革意义上的“新三届”吧,属于春季班)。毕业典礼后,我们去南湖拍毕业照,这时,数数人数,才48人。因种种原因,辍学的、转学的走了十几人。当时的高中毕业生,既没有高考机会,也没有其他出路,只能“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即“怀着忠于党的一颗红心,作好回生产队务农和接受组织挑选(当时称接受组织挑选,就是被推荐读工农兵大学)的两种准备”。就我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组织挑选”是不存在的事,其实就一个选择,回生产队出工赚工分。后来,我也算被视作人才,推荐去嘉兴二院,参加两个月的医学培训,“赶鸭子上架”似的,担任了近四年的栖真大队赤脚医生。再后来,有幸赶上了文革后的高考,几经周折上了师范,毕业后任职初中教学至今,现即将退休。而我的其他同学怎样呢?除了极少数几个令人羡慕的吃商品粮的同学,他们或顶父母职继续吃商品粮,或融入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知青队伍,绝大多数都只能回生产队务农。现在说来,我们首届高中毕业生还真可谓人才济济,蛮优秀的。屈指一数,毕业后,单是成为民办教师的就有16人。后来,考上师范的也有12人之多。另外,或从政的、或当兵的、或经商的,都很不错。

  毕业后的岁月里,我们尽管各奔东西,但仍非常留恋这不满两年(1972.3~1974.1)的高中学习生涯,留恋这非同寻常的师生情谊和同学情谊,在几个班干部的积极推动下(我是其中之一,同学们要我牵头,因为当年先是担任班长,后又担任团支部书记),我们成功筹办了毕业20周年、30周年的同学会;更显情谊的是,在我的提议下,我们拟了个不成文的约定,凡自己的孩子婚嫁,都会邀来自己的老师同学相聚,这样不仅增加了老同学相聚的机会,更增进了老师同学的情谊。2014年在母校50周年华诞时,我们还举办了高中毕业40周年同学会。

栖真公社首届高中班学生毕业照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