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秘藏 现在我们要进入本文最为隐秘的部分,看看这个被父兄惯着、被时代所成全的大鉴赏家到底收罗了哪些珍奇,天籁阁又是凭什么支撑起半部中国艺术史的。按照万历年间鉴赏家、曾游学国子监的顾起元(他也是后文将
四、秘藏 现在我们要进入本文最为隐秘的部分,看看这个被父兄惯着、被时代所成全的大鉴赏家到底收罗了哪些珍奇,天籁阁又是凭什么支撑起半部中国艺术史的。按照万历年间鉴赏家、曾游学国子监的顾起元(他也是后文将要出现的李日华的同学)在《客座赘语》中提出的八项“赏鉴”原则,“赏鉴家以古法书名画真迹为第一”,那些入藏秘阁的古书画将优先给予讨论。 前文说到的戏曲史家何良俊,在出席项家寿宴的第二年,即一五五六年冬天,风尘仆仆地来到项元汴家中,他在阁中经眼的历代字画,为我们呈现了项元汴早期庋藏的大致面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年项元汴三十二岁,他的古物王国已基本建成。 跟随着何良俊好奇的眼睛,我们会看到元朝画家黄公望长达三尺的画卷,宋淳熙秘阁《续法帖》,赵孟頫的水墨《江山萧寺》,倪瓒的《雅宜山图》曾经《珊瑚网》著录、文徵明题跋的王绂山水长卷《湖山书屋图》,还有让何良俊激动不已、今已流入东瀛的“米南宫三帖”,《叔晦帖》、《李太师帖》和《张季时帖》。《湖山书屋图》由六张宣纸连缀而成,长三十尺,画远近村舍、烟云变幻,仿的是王蒙笔意,墨色精微,何良俊评之为气息清脱。赵孟頫的那幅《江山萧寺》,用旧纸作水墨,左角下方画三层山,每层密密画古树数十株,第三层绝顶林木尽处画一古寺,右边稍高处作远山数层,意境如同一曲唐人小令,何良俊评为“精绝”。 跟随着主人的步履,何良俊一路赞叹着,“甚佳”,“神品也”,“奇物也”。他说出这些话一点也没有面对主人诗稿时的忸怩不安,可见赞赏是由心底而起。最后,何良俊的脚步停在“米南宫三帖”前,如同滞住了一般,良久,不知是对主人言还是自言自语:“笔墨飞动,神采焕发,米老行书当以此卷为第一。” 何良俊在嘉靖三十五年冬天的这次入阁观画,看到的大多是元代书画家如黄公望、倪瓒、赵孟頫、王蒙、吴镇等人的作品,宋代的除了米芾和僧巨然,他看到的不多,虽然间或也看到少量赝品(可能是阁主人一时走眼混杂进来的),但如此精良的藏品,再换算成不菲的市值,已足以让他目瞪口呆。如果何良俊知道了他这次看到的只是天籁阁庞大藏品里的冰山一角,还有大量唐以前甚至六朝、晋代的法书、古画他未尝经眼,阁主人还藏有米芾的三件画作、苏轼的五件画作、宋徽宗的十五件工笔花鸟秘而不示,他回去一定会暗底下大骂项元汴的吝啬。后来,何良俊仗着项家故交的身份,一次次跑去嘉兴看项元汴,死乞白赖地要求登阁,就是想要看尽阁中所有的藏品。 这些保存至今的天籁阁的旧藏,不知何良俊是否曾经寓目:晋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晋王献之《中秋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唐怀素《自叙帖》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唐李白《上阳台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卷》(现藏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宋米芾《蜀素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唐韩干《牧马图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唐韩干《照夜白图卷》(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金武元直《赤壁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元吴镇《洞庭渔隐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