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何良俊的那次观画可以看出,项元汴是一个颇富历史观念的收藏家,天籁阁所藏字画,不论宋元都兼收并蓄,尤以元代文人画家那种形式主义风格的作品比重最大,质量也最高。来自项元汴的故乡嘉兴市的一份最新统计材料
从何良俊的那次观画可以看出,项元汴是一个颇富历史观念的收藏家,天籁阁所藏字画,不论宋元都兼收并蓄,尤以元代文人画家那种形式主义风格的作品比重最大,质量也最高。来自项元汴的故乡嘉兴市的一份最新统计材料也指出,项元汴是以宋元文人画家为主体构建了他的收藏王国,在这个名家谱系中,赵孟頫有如中心坐标,往前追溯,是二王的巍峨身影,往下延伸,则是项元汴至为推崇的吴门画派的文徵明。还有一些出于名头不甚响亮的作者之手的尺牍及册页,因年代久远,也在阁中占了一席之地。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项元汴的收藏世界充满着一种古典观念和趣味,所谓古物之心,乃在一古字,以古为美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鉴赏观。天籁阁里那些出于小名头的艺术家之手却又年代高古的画作,正体现了项元汴这样的一种历史意识。事实上那些作品能够流传至今,并在艺术史上偶尔得以提及,很大程度上与它们曾经入藏天籁阁的特殊经历有关,因为这意味着它们拥有了一个尊贵的出生。在艺术品成为追捧对象的那个年代里,出自何人、何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其内在品质的鉴定却经常被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当然,成就项元汴和天籁阁巨大名声的,还是那些大艺术家如假包换的名作,对这些作品千方百计的搜罗,一方面体现了项元汴对这些伟大艺术家的歆羡,另一方面,在对这些艺术品进行来历考证、诗文题跋以及向参观者展示的过程中,也微妙地传达出了自身的一个愿望,那就是他想要藉此获得一种身份认同。 在帝制时代的中国,对一个人的才能、地位最大的认同来自于国家组织的各级考试,很少有人能禁得住通过国考以取得功名的诱惑,在很多人看来,这是迈向社会精英人群的必由之路。然而,这样一个纯然由古物构成的世界,在项元汴那里竟有着如许魔力,它可以足够抵制住这种诱惑,可以让他醉心鉴藏,可以让他远离意味着世俗成功的仕宦之途,甚至连皇帝的玺书征诏都可以不去理睬。对于项元汴这样没有功名头衔的鉴赏家来说,通过对这些珍贵的版本、稀世少有的古物的大量囤积,补偿了他在科场上的空白履历,从而意味着他获得了一张迈向社会精英人群的通行证。作为这些古物的主人(他当然明白物比人长久,每一个拥有者其实都只是时间或长或短的仓库保管员的角色),由于他连接着宋元、隋唐、魏晋乃至更早时候的文化英雄,保管着这些艺术家的个性、天资与声望,连带着连自己也加入到了他处身时代文化精英的行列,在艺术史写作者看来,这或许正是艺术战胜世俗的一个明证。但在对天籁阁秘藏的这些分析之后,我们会更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项元汴和他身边的鉴赏家圈子,与同时代人有着不同的时间观,他们所看重的是往昔的时光,而不是现世里的荣耀。诚然,天籁阁的珍藏世界建立在昂贵的金钱代价之上,但更是由一颗崇古之心所生发、营造,当项元汴花费两千两白银的天价买下《瞻近帖》,又一掷千金买下《自叙帖》之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他所赎买的正是一种逝去的时间。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