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石门“中华楼”轶事

2015-09-25 14:23 作者:正汉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抗战前的石门镇,商户云集,经济繁荣。镇上大商户首富是郑福盛,经营南货、纸模、磁席,业主郑跃生;其次是王恒泰,主营粮米,还经营棉纱、青叶,业主王羹梅。这两家在石门镇上各有多家店铺,许多市房(房地产),在附近农村还有大量田地出租,是远近有名的

  抗战前的石门镇,商户云集,经济繁荣。镇上大商户首富是郑福盛,经营南货、纸模、磁席,业主郑跃生;其次是王恒泰,主营粮米,还经营棉纱、青叶,业主王羹梅。这两家在石门镇上各有多家店铺,许多市房(房地产),在附近农村还有大量田地出租,是远近有名的财主。

  故事发生在一九二七年间,有一天,王恒泰米行来了客人,经理命伙计去寺弄口“一家村菜馆”通知送菜,不料先送来了几道菜后,后面的菜过了好久还没有送来,于是又派人去催,但是菜馆答复说,菜只有慢慢烧起来,不能性急,如果要快,只有你家老板自己开菜馆,才能随叫随到。不知这话是否有意讲“钝话”,或是开玩笑,去的人碰了一鼻子灰回来,以实相告。碰巧老板王羹梅也在场陪客,听了很不是滋味。同时店里经理等人觉得咽不下这口气,从旁撺掇,王羹梅也想一试身手,在市面上扎扎台型,与“一家村”别别苗头,自信凭着王家的实力,难道会坍台不成?于是选择地段,看中了堰桥西堍的桥楼茶店,这里地处闹市,面朝运河,陆路有乡土民众,水路有舟船客商,是石门十分珍贵的商业宝地,而且茶楼的房子原是王家的产业,另行搬迁不必多费周折。

  接着对房子进行改建、扩建、装修,靠街面落地堂窗,宽敞明亮,楼上另设雅座,包厢还可观赏风景。嗣后聘请经理、厨师,招录服务人员,购买生财用具,筹办过程一切顺利,择吉开张,命名为“中华楼徽菜馆”。

  大运河在堰桥附近来了个一百二十度的大转弯,水流平缓,两座高高的石拱大桥——东高桥、南高桥遥遥相望,运河上大小船只川流不息,堰桥背后的堰桥浜曲“泾”通幽,远连太湖苕溪,街面上商铺密集,人流熙熙攘攘。这里视野开阔,八面来风,景色冠绝全镇;登楼餐饮,既品尝美食,又观赏美景,有助于招揽顾客。王羹梅为了树立名气,在经营上有特色,价格优惠,薄利多销,一时好评如潮,生意兴隆,门庭若市,除了本地人,附近崇德、桐乡也有人慕名前来。这样对石门的菜馆饭店这个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家村菜馆、沈顺记菜馆、杨兆龙菜馆等几家上档次的菜饭店,首当其冲,叫苦不迭,他们各方面均无力与之竞争,只能忍气吞声,几年下来,已经奄奄一息。不想历时五六年后,竟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华楼突然宣告停业,改行开张“德兴茶楼”,如此变异,外人都难理解。嗣后有知情人士分析,内中有几个原因:一是经营管理不善,赊欠太多,获利甚少;二是王羹梅的恋人沈丽英(小名阿菊),是石门西源兴酒店的闺女,有个姨妈又是过房娘叫“阿多”,是沈顺记菜馆的老板娘,阿多为保自家饭店,通过沈丽英向王羹梅说情;三是中华楼菜馆职工与石门敦和油坊工人闹事,发生斗殴,虽经调解,以后可能还有后患,王羹梅不想多惹麻烦。这三条看起来都很在理,但终究只是猜测而已。

  关于“大闹中华楼”,当年的老石门讲起来都有声有色,笔者小时候曾听到三五父辈闲聊时讲过,父亲在《石门商业概况》的文稿有比较详细的记述。限于笔者的表述能力,只能将大致情况写录一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