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七岁丧父 话说当年孙秀林告别绍兴乡亲,挑起一副箩筐到乌镇一搏时,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二女一男)。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女逐渐长大成人。两个女儿先后出嫁。根据绍兴人的规矩,嫁人娶亲都不出绍兴帮。两个女婿
五、七岁丧父 话说当年孙秀林告别绍兴乡亲,挑起一副箩筐到乌镇一搏时,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二女一男)。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女逐渐长大成人。两个女儿先后出嫁。根据绍兴人的规矩,嫁人娶亲都不出“绍兴帮”。两个女婿都是绍兴移民。大女儿嫁给乌镇北栅一户自耕农人家。小女儿嫁给乌镇南栅沈家庄邵家。(此乃嘉兴眼科专家邵传统之母亲。邵传统曾经担任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九八七年植材小学校友会成立时,公推邵传统为名誉会长。这些都是后话)。儿子孙德润(又名德顺)自幼体弱多病,几乎常年医药补品不离身。勉强读完高小,即在家调养。孙秀林预知儿子的难处,所以很早就在绍帮人中物色贤淑能干的儿媳妇,终于找到一位能干且通文墨的绍兴姑娘,名叫沈珍。当年就在东栅河南太平桥“官印”状居所择吉完婚。不久生下女儿彩霞、飞霞和儿子仰中(木心)。 一九二七年二月十四日木心诞生在那风水先生断言必出贵人的神秘居所里。孙子出世后,祖父孙秀林欣喜若狂,亲自为孙子取名孙璞,字仰中。“牧心”和“木心”乃其笔名。后来,坊间议论:“这木心便是贵人,风水先生的预言还蛮准哩!” 不久,孙秀林因病去世,秀林妻也亡故。 从此以后,孙家由沈珍襄助丈夫孙德润料理里外家务。当时木心的父母还要管理乡下这样一个大庄园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于是商请郑七斤之子郑阿海主持庄园管理。阿海朴实勤勉、精明能干,是一位好管家。木心从小叫他“海伯伯”。木心在《海伯伯》一文中非常称颂这位孙家总管。木心写道:父亲在世之日,他是随从的镖师,餐桌上的座位是在父亲的左边第一席,他小于父亲三岁,父亲当众称他“海弟”“我海弟”。平日两人闲话则“小海”“海喔”“阿海”“海”,不一而足。他解过父亲的危,救过父亲的命……所以时时会发呆地看父亲和海伯伯这种一个眼色一个动作便默契得出神入化的趣剧……我很羡慕,痴痴地想:大家都像他俩就好了。 在乌镇木心故居纪念馆,有一张全家福——一家五口的合影,时值一九三一到一九三二年间,孙璞(木心)和父亲孙德润、母亲沈珍、大姐姐彩霞、小姐姐飞霞在一起,其乐融融。 可是上述的好景不长。一九三三年,父亲孙德润旧病复发,不治身亡。时年木心只有七岁。从此,母亲沈珍一人独挑孙家大梁(郑阿海继续主持庄园管理)。果然不负孙秀林生前厚望,沈珍将孙家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沈珍一如公婆笃信佛道,积德行善。平日督促二女一子课读。女儿彩霞和飞霞均毕业于乌镇立志小学(校址在茅盾故居隔壁),后又送嘉兴省立二中就读。飞霞在读中学时染病,回家诊治无效而去世。 彩霞由绍兴老乡黄妙祥介绍,与南浔某纸店王济诚成婚。王济诚也是绍兴人,为人朴实勤俭,不久去杭州与人合伙开了爿纸店。王济诚夫妇有个女儿叫王剑芬,在二〇〇二年植材小学百年校庆时与校友会有过书信往来,还寄来了资助款,学校里也给她寄去了纪念册和纪念品。有个儿子叫王韦,在舅舅木心病危和逝世时,王韦从北京赶到乌镇守护与送别。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王韦还赶来乌镇参加了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这些都是后话了。(未完待续) ![]()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木心一家摄于杭州。左起:父亲孙德润、童年木心、二姐孙飞霞、母亲沈珍、大姐孙彩霞。 |
- 上一篇:在宗扬庙教书的短暂时光
- 下一篇:嘉兴需要一座抗日战争纪念馆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