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8年,政府在提倡新生活运动时,地方当局迫于舆论,在送子庵进行了禁娼,并将送子庵改名为忏悔庵。 新中国成立后,送子庵尚存,那时尼姑还出去做佛事,往往年轻尼姑在前头走,老尼姑则身穿黑色尼袍走在最后。这时
1948年,政府在提倡新生活运动时,地方当局迫于舆论,在送子庵进行了禁娼,并将送子庵改名为“忏悔庵”。 新中国成立后,送子庵尚存,那时尼姑还出去做佛事,往往年轻尼姑在前头走,老尼姑则身穿黑色尼袍走在最后。这时的年轻尼姑都穿浅蓝色的士林布旗袍,还剪起了短发,有的甚至烫起了卷发。老尼还会和街坊们打招呼。 后来,尼姑们都还俗了。开始她们还住在送子庵,很快嫁人的嫁人,迁出的迁出。最后只剩一位叫四太的老尼姑,及叫强宝和德缘的年轻尼姑还住在那里。听当时的邻居讲,强宝和德缘都很漂亮。强宝后来嫁给新嘉铁工厂一个工人,生了四个孩子;德缘嫁给橡胶厂一个工人,也生有子女。 陆陆续续有新的居民搬进送子庵,送子庵成了有七户居民的大杂院。 那位朋友的父母就是送子庵第一批居民。从1956年搬入,1970年迁出,整整住了14年。那位朋友的童年也是在那里度过的。他们一家住在西南角唯一一座小楼上。楼上除了他家,还有德缘一家。楼下当厨房,两家人相处和睦。 强宝一家后因工作关系,搬去海宁硖石。因与朋友的父母关系好,遂将这只光绪年间的瓷香炉送给他们作留念。此后,朋友父母一直当盛大菜的菜盆用,几十年下来,竟然完好无损,瓷质晶莹,也算是一个奇迹。 送子庵的建筑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中山路扩建而拆。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