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年前,笔者在《南湖晚报》曝书亭上看到朱家袆先生的一篇文章,第一次知道有关抗战时嘉兴图书馆被窃珍藏古籍一事。九年前的八月间,当我双手捧起一叠内中含有《县城沦陷前嘉兴县立图书馆移藏濮院被窃善本抄本图书目录》的旧纸片时,不禁喜出望外。 《县城
许多年前,笔者在《南湖晚报》“曝书亭”上看到朱家袆先生的一篇文章,第一次知道有关抗战时嘉兴图书馆被窃珍藏古籍一事。九年前的八月间,当我双手捧起一叠内中含有《县城沦陷前嘉兴县立图书馆移藏濮院被窃善本抄本图书目录》的旧纸片时,不禁喜出望外。![]() 《县城沦陷前嘉兴县立图书馆移藏濮院被窃善本抄本图书目录》书影 意外,《书目》六十年后重见天日 旧纸片常年避光照闭气流,受潮湿遭虫蠹,如纸饼般粘合在一起。《……被窃善本抄本图书目录》书目类标题,毛笔直书,从合在面上的两页纸张的折隙中透露出来,还有部分展开纸页上竖条格子中一些古书名称和册数的字迹,诱惑着笔者几次想把它揭开来看个明白。但这叠“破纸”经不起强制分离,如贸然下手,势必让它们雪上加霜。于是,笔者想到了裱画师的技艺,他们能让支离破碎的古画重生如新。这叠旧纸哪怕多花几个钱,笔者也要让它们恢复原貌,重获新生。 几天后,一页书有《县城沦陷前嘉兴县立图书馆移藏濮院被窃善本抄本图书目录》的封面(连封底)和八页图书目录的书页回到笔者手里。虽然有些书目的字迹模糊,但背衬宣纸的旧纸片已能翻阅自如了。依照旧书装订的法子,笔者用宣纸叠成“绳”,分两档装订线让它们成册。 沉寂了六十年的这册被窃书目重见天日。《县城沦陷前嘉兴县立图书馆移藏濮院被窃善本抄本图书目录》(后面简称《目录》),类16开本,蜡纸刻印。毛笔楷书的书目上方盖有“嘉兴县立图书馆钤印”的红色印鉴,印的边长5﹒5厘米,宽0﹒75厘米。书目每页分上下竖格各17格,每格印有一部书名和册数,每两页间也都加盖骑缝章。 笔者少阅古籍,翻此册纸张粗糙,纸色泛黄的《目录》,繁多的书名,基本闻所未闻。它们的价值,它们的遭遇,我期待着从《目录》的意外出现,探研它的幕后故事。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