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争,日寇涂炭文化的罪证 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嘉兴沦陷前,嘉兴图书馆将馆内珍贵的图书分装六大箱,移到馆员仲欣木的家乡濮院隐藏。民国二十九年,这批图书被日伪悉数盗窃。计损失图书280部,3517册重阅《嘉
战争,日寇涂炭文化的罪证 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嘉兴沦陷前,嘉兴图书馆将馆内珍贵的图书分装六大箱,移到馆员仲欣木的家乡濮院隐藏。民国二十九年,这批图书被日伪悉数盗窃。计损失图书280部,3517册……重阅《嘉兴市志》此段记载,其中书目的数量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目录》的数量是否与之相符?市志的数据从何而来? 那年的10月9日,我随带《目录》去图书馆请教。古籍部的吴美娟老师一见笔者呈上的《目录》,有点惊讶,她凝视《目录》的题目,翻阅了书目,激动地说:“这是当年被窃书籍的原始记录呀。”笔者询问了市志所记被窃书目数量的由来。吴老师取出一份一个名叫董巽观的人编写的《嘉兴县立图书馆被窃书目》复印件,说,新中国成立之初,董巽观帮助图书馆整理藏书时,编写了这份目录。从此,有关被窃书目就以此为据。 在古籍部门口遇到陈家骥老师,笔者把《目录》给他匆匆一翻。正潜心校点《槜李文系》的陈老师一眼见到了《目录》中“槜李文系忻辑原稿廿五册”、“又?续辑稿(附目录及忻氏原稿)八十一册”的书目,兴奋地告诉我:“‘回’到嘉兴的《槜李文系》就是被窃的一部。” “董巽观统计的和这《目录》的数目一样吗?”心中的疑问,促使笔者借来算盘,计算《目录》中所记的书目数量。509部,6194册。笔者统计的结果,大大多于《市志》所记。 《目录》所涉古籍书目内容包罗万象。整部书目分甲编、乙编、丙编、戊编和未入目之书等五类。就版本而言,有元刻、明刻、日本刻等刻本,抄本和稿本。而题材之广,更难以罗列,志史、文集、小说、诗画、戏曲、宗教、字典、医药等“经史子集”,林林总总,应有尽有。 其中,晚清举人吴受福之抄本《花土苴》中所附《小种字林柱铭》等,在董巽观编的《目录》中无记,而在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中,系嘉兴图书馆“馆所藏稿本十三种全被夺去”之一。 《小种字林柱铭》虽年代甚近,也非珍品,但其内容全涉吾乡邦文史,例如《许竹筠阁学五十》联:(时出使俄德诸国)“宣五色麻储五经笥衍五福筹信布西瀛恢学问;承九天露开九霞觞餐九秋菊祥凝南极放光明”。又例如《余贤埭》联:(埭亦名渔闲里,大桥赏雪、古塔吟风为渔闲里十景之二)“十景里中收赏雪吟风资雅集;扁舟圯下泊沽春唱晚任渔闲”等等,尽为嘉禾史脉添文采。如此诸类,更何况嘉禾藏书中之经典,难怪图书馆先人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将它们隐藏他乡,也难怪日伪垂涎三尺,必掠夺而后快。 古籍无言,《目录》诉难。七十年来,它们每一部,每一册,每一个书名,都强烈地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声音:战争,日寇涂炭吾乡文化的罪证。 ![]() 董巽观编《嘉兴县立图书馆被窃书目》之序言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