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湖革命纪念馆外景(上世纪70年代) 送红船模型进京审定 一九五九年三月上旬的一天,天气格外晴朗,组织上决定由我携带这只丝网船模型进京,和郭部长一起将它呈交给党中央,由毛主席、董必武同志审定。这时我内心
![]() 南湖革命纪念馆外景(上世纪70年代) 送红船模型进京审定 一九五九年三月上旬的一天,天气格外晴朗,组织上决定由我携带这只丝网船模型进京,和郭部长一起将它呈交给党中央,由毛主席、董必武同志审定。这时我内心是何等激动和兴奋! 第二天,火车准时到达北京,我携带丝网船模型安全下车。早几天到北京的郭部长已在车站等候。我们乘车前往中央办公厅招待所。 在京期间,中央办公厅的同志对我们热情接待,同时对我们说明:毛主席去西南视察,董必武同志去西北视察,要见毛主席、董老须等到二十天以后。他们介绍我们先去王会悟处访问,她是“一大”保卫人员。 第二天,在中央革命博物馆一位秘书陪同下,我们携带丝网船模型走访了王会悟。她见到故乡来人,格外兴奋。我将丝网船模型放在客厅的方桌上,郭部长介绍来意。当王会悟听到嘉兴要筹建“一大”南湖会址,我们专程送来丝网船模型请求审定时,老人的目光霎时投向丝网船模型。她站起身来走近船模,用手摸摸,仔细观察,回忆说:“这只船的模型,同当时‘一大’代表开会的那艘船的样子倒是很像的。但就是太大了点,实际上还要小点。”据王会悟回忆,当时开会用的应该就是单夹弄丝网船。 我们回到招待所商量了一下:任务重,时间紧,在京不能久等;其他有关“一大”还需弄清的问题可用书面的形式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告。这样,我们就随即动身返回嘉兴,请嘉兴造船厂做了一只单夹弄丝网船的模型,寄往北京,呈送党中央审定。 出乎意料,我们在京写的那份报告竟呈送到了毛主席手里。毛主席还作了批示,大意是:我南征北战,记忆不清了,请董老过问此事。董老看了我们寄呈的第二只丝网船模型后也作了答复:船就是这样,但大船后面还有一只小船,是保卫人员坐的,万一发生情况,也可以用于撤退。我们之后又询问了王会悟,她也说确有一只小船。这样,又增造了一只小船模型。 船的模型是确定了,不过还只是外观。内舱大体上虽能仿造,但具体的花纹、花格、匾上的字样等内部装饰又是如何呢?我们再次进行了深入调查。有人告诉我们:平湖有户渔民,家里藏有从破船上拆下的花格、花纹、门窗和匾额。我们立刻赶去,说明来意。他让我们尽心观察、挑选,还详细介绍各种花格、花纹的特色和时代特征。我们收购了这些花格、花纹和匾额,再去无锡交通工具合作工厂找资料核实。几经反复,去伪存真,终于核准了当年中共“一大”南湖会议船内外结构、形态的确切模样。我们算是完成了第一件大事。 精心制造纪念船 当时,造纪念船的经费来自三方面:国务院文化部拨专款三万元,这是嘉兴县委宣传部郭竹林副部长和我在京期间向文化部争取来的;浙江省文化厅拨专款八千元,是我们打报告争取来的;嘉兴县财政拨款两万二千元,合计六万元。 造船的任务交给了嘉兴造船厂,由萧海根厂长负责。船厂接到制造纪念船的任务后,从书记、厂长到车间工人,个个精神振奋,义不容辞。他们立即研究实施方案,组织能工巧匠,迅即动手,精心制作。 造这艘船需用优质杉木、高质桐油、金粉等重要而又紧缺的材料,由省物资部门全部解决。当时桐油很紧张,省里立即从桐庐调拨来高质量的桐油。从省到地、县物资部门都大开方便之门,要什么材料,全部满足需求。这给造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物资保证。 制造纪念船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之后,各方面都有序地开始工作。郭部长和我常到船厂检查督促,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务使造船工作顺利进行。无锡交通工具合作工厂还专门派了三位有经验的老师傅温和尚、温炳奎、徐步皋前来作技术指导,直到纪念船完工,他们共在嘉兴工作了一个多月。 随着工作量的增大,又从嘉兴师范学校借用美术老师陆松安,具体负责与船厂联系,抓质量和进度;从新华书店抽调了一位副经理孙毅,具体负责物资采购工作;从嘉兴第一医院抽了一位总务主任申屠,具体负责后勤工作;收支财务管理由文教局会计张乃辉负责。 仿制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纪念船及一只拖艄小船的工作,均按质按期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完工,一九五九年十月一日下水,停泊在湖心岛烟雨楼东南岸水面展出,向人民生动地展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 ![]() 红船船舱(上世纪60年代)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