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群60岁左右的老头老太,都是当年的小伙伴。他们相约来到这个大院,辨认着50年前的痕迹。半个世纪前,他们的孩童时代是在这里度过的。 眼前竖起的新楼,遮挡了低矮的营房,小伙伴们在不同年份的楼宇间穿梭,转了三道弯,终于见到了他们的老朋友。几十年了,
一群60岁左右的老头老太,都是当年的小伙伴。他们相约来到这个大院,辨认着50年前的痕迹。半个世纪前,他们的孩童时代是在这里度过的。 眼前竖起的新楼,遮挡了低矮的营房,小伙伴们在不同年份的楼宇间穿梭,转了三道弯,终于见到了他们的老朋友。几十年了,老朋友一直静静地守候在那里,似乎是在等待这些出远门的小伙伴们回来。曾约定常回来看看,可是都没有常来,各自藏在心底里。 他们的老朋友就是那些杉树,以及这里的一草一木。花儿谢了又开,岁月流淌不回头。生命的根就在脚下这块地方。 树林狭小了,拥挤了,残缺了,有些斑驳。在小伙伴的心中,这里曾经就是一片森林,有挺拔的杉树、香樟树、银杏树、桂花树,有牡丹花、月季花,还有灌木丛,绿树成荫,葱葱郁郁。夏天的时候,他们有大把的时间跟树林作伴,一天要来好几趟。如今树木已经参天,小伙伴们也老了。还认得出来吗? 落叶缤纷,恰似银发稀疏,小伙伴们的心思沉浸在从前。 111医院的峥嵘岁月 这里是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小伙伴们小的时候,这里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1医院。当年111医院的子弟们,如今都成了爷爷奶奶。50年过去了,儿时的记忆仍然萦绕。有人说:每当电视机里响起军号声,就感到亲切,仿佛看到清晨时分父母又拿着腰带去出操了。 与南湖湖心岛隔湖相望的111医院,跟上海的长征医院、长海医院一样,是个开放的部队医院,既为军人服务,也对驻地市民开放。所不同的是,111医院还是个大院,大院里有家属生活区。里面实行军事化管理,军号滴答响,告诉过往的行人,这里不仅是医院,这里也是军营。 这座大院,是当年日本侵略者建造的军队医院。医院的大门原先不在西边,而是在甪里街上。一条河流将它与外界分隔开,一座石桥将它与外界连通。 解放后,这里为111医院所用。1983年,111医院改编为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番号变了,只是换了一身军装,其他依旧,还是那些官兵、那些医务人员,杭州有它的一个分院。 大院里面,都是青砖青瓦木质结构。办公区是一幢幢独立的小楼,地面也是木地板;院落式的病区,落地长窗,房子低矮却也亮堂,是日式建筑的风格。办公区、生活区、医疗区互不干扰,靠近南面的围墙一带,有一片树林,显得幽静神秘。 当年111医院的医务人员,大多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八路军、解放军和志愿军战士。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却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勤奋好学。他们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千锤百炼,锻炼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医务工作者。很多军医,是从拿枪的战士,转为战地卫生员,属于半路出家,解放后又经过部队的培养,逐渐变成了医生、专家,成为驻地民众心目中的名医。 在这些老兵的世界里,只有工作、工作、工作,家庭和子女是第二位的。小伙伴们的印象中,111医院的爹妈,都是一个模板里刻出来的,都是差不多的状态,每天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值夜班、值副班。有时候,半夜三更就被叫走抢救病人去了。所有人的父母,每天就是工作、学习、开会,小伙伴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们的童年记忆,也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