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惠芳与丈夫高长贵 欢送孙惠芳去参加抗美援朝留影(左四为孙惠芳) 一个普通的军医家庭 1943年,14岁的山东小伙高长贵参加了八路军。他说,跟随部队走的那天,是一步三回头,直到看不见自家的烟囱,才收起眼泪。他
![]() 孙惠芳与丈夫高长贵 ![]() 欢送孙惠芳去参加抗美援朝留影(左四为孙惠芳) 一个普通的军医家庭 1943年,14岁的山东小伙高长贵参加了八路军。他说,跟随部队走的那天,是一步三回头,直到看不见自家的烟囱,才收起眼泪。他从此成为一名职业军人。解放战争中,高长贵因救护首长有功,在战地变成了一名抢救伤员的卫生兵。人民军队就是神奇,竟能把一个识字不多的农村娃娃、一个“土八路”,培养成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医。高长贵后来在浙江省军区担任保健医生,再后来调到嘉兴111医院。顺便说一句,高长贵的钢笔字,行书字体,写得老道而又端正。他说,不是练字练出来的,是写笔记写出来的。 1951年5月,军分区独二营卫生所16岁的卫生兵孙惠芳报名参加抗美援朝,从鸭绿江边回来后在杭州117医院当护士。她努力学习,钻研业务,后来当了医生。 高长贵和孙惠芳在1956年结为夫妻。 限于医疗检测条件的局限,怀孕后的孙惠芳竟然不知怀的是双胞胎。1957年5月7日,孙惠芳生下一对龙凤胎,两个娃加起来是5斤7两重。男孩取名叫高俊,女孩取名叫高侠。事业为重的孙惠芳,把刚生下来的女儿送到老家台州乡下,托付给姐姐抚养,这一去就是两年不相见。 1961年,孙惠芳奉命调往嘉兴111医院,一同跟去的还有两岁半的女儿高侠。高侠到了嘉兴,即被送往医院外面的全托托儿所,地址在现在中山路秀州路口一带。附近有一个照相馆,现在的人们或许都不记得这里曾经有过一个托儿所。每当周末,别人的孩子都被接回去了,孙军医的女儿高侠常常是继续留在托儿所,因为妈妈是个医生,要值班,要学习,没有时间管她。高侠孤零零地站在门口,又冷又饿,只会哭泣。时隔50多年了,她还依稀还记得自己当年的苦相。 转眼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了。1964年,高长贵带着儿子高俊也来到嘉兴111医院,一双儿女就近入读嘉兴南湖小学。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