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嘉兴古代出海故事会(4)

2023-12-13 17:42 作者:陈苏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杨枢画像 李泽峰绘 航海有世家 中国最著名的航海家莫过于七下西洋的郑和。实际上,早在郑和之前111年,元大德五年(1301),嘉兴人杨枢就开启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越洋远航。 杨枢出身澉浦杨氏,这是一个航海世家。 澉

  

杨枢画像 李泽峰绘


  航海有世家

  中国最著名的航海家莫过于七下西洋的郑和。实际上,早在郑和之前111年,元大德五年(1301),嘉兴人杨枢就开启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越洋远航。

  杨枢出身澉浦杨氏,这是一个航海世家。

  澉浦,东临大海,南连钱塘江,北负太湖,大运河贯穿境内,江、湖、河交汇,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海运发达之地。

  元世祖拿下浙、闽之地,在泉州、庆元(宁波)、上海、澉浦四地设市舶司,元至元十四年(1277),杨发成为两浙市舶总司事,督理庆元、上海、澉浦三处市舶司。

  杨家很快搬到人杰地灵的澉浦定居。四年后,这里已是商贸云集之地。

  帆船林立,码头挤满了南来北往的商贾船舶。他们中的不少人只得停靠在周边村镇,金家桥“客旅巨舟重贩者,多在此泊,入镇贸易复归解缆”;六里堰市,“客舟不能达澉,咸泊于此,居民辐辏成市,木商、鹾贾便萃集焉”。澉浦港成为元朝政府设立市舶司的全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元代周达观曾描述当时的澉浦港海外贸易,“远涉诸番”,可达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地,“近通福广”,在闽、广之间。

  澉浦的发展从大处说,归功于国家政策、地理优势以及造船技术的发展,从小处说,离不开杨氏家族的一次次的远航、兢兢业业的经营。

  杨氏在宋代就从事海上贸易,先被南宋招安,后又入元。

  澉浦杨氏从杨发开始,开启海上传奇,杨氏子弟世代为官、经商,组成庞大的海上贸易矩阵。

  杨发之后,他的儿子杨梓被封为海道运粮都漕万户,后成为浙西宣慰使,继续扩充着杨氏海上贸易版图。

  建市场、街道、店房,杨梓在澉浦为商人打造居住、行商的良好环境。每当开市,挂在惮悦寺钟楼的大钟就会敲响,这是他用日本铜铸造的,重达五千余斤,一时成为澉浦盛景。

  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元兵南征爪哇(今属印度尼西亚),杨梓因熟悉海上事务,被任命为宣慰司官,随军导航。凯旋后,被封为安抚总司,后又任杭州路总管。

  杨枢是杨梓之子。元大德五年(1301),年仅19岁的杨枢成为官本船代理人,赴印度洋进行海外贸易。返航时,在波斯湾巧遇波斯使臣那怀。那怀在觐见元成宗时,请求乘杨枢的海船返回波斯。22岁的杨枢,被封为忠显校尉、海运副千户,赐佩带金符,护送那怀回国。大德八年(1304)初冬,他们乘着南去的季风出发了,旅途艰险,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历时三年,才抵达忽鲁模斯港。返航时,杨枢餐风沐雨,又漂泊两年,才完成这次的西洋之旅。

  元朝末年,管理松江市舶司的杨枢调集船只,从澉浦港出发,这是杨氏最后一次从浙江向元大都运送军粮。元明易代,明前、中期实行的海禁政策,从根本上断绝航海家族的发展之路,杨氏家族等大批浙西富民被朱元璋迁到他的家乡凤阳。

  澉浦杨氏的海上传奇至此消亡。

  杨发、杨梓、杨枢三代人在澉浦筑室引商,贸易成集,成为巨富。杨氏不仅是影响澉浦、促进中国航海事业发展的航海世家,也是影响一地文化的文化世家。杨家客商仕宦、文人墨客高朋满座,杨梓与著名散曲家贯云石关系匪浅,成为“海盐腔”奠基人。

  澉浦北小街吴家角内有著名的荷花池。据载,荷花池开掘于元代,是望族“大船吴”花园中的池塘。“元四家”之一的吴镇,他的祖父吴泽、父亲吴禾,在澉浦从事海运时就住在这里。

  义门吴氏是嘉兴最早的航海家族之一。吴泽曾是南宋官员,宋亡后不仕元,归隐嘉兴,打下吴氏航海的基础。吴禾是他的长子,随父航海,号称“大船吴”。吴氏家族航海事业,就如荷花池筑起的亭台楼阁,“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清荷,兴盛蓬勃。吴禾侄子吴汉英承继祖业,少年时便跟随祖父、大伯航海。他的兄弟们也与海上贸易密不可分,黄玠曾有《送吴季良海运歌》,吴季良便是吴汉英的四弟,他的三弟吴汉杰,在元泰定元年(1324)已是温台等处海运副千户,继承了家族的海运事业。

  明清之际,乍浦也有从事海上贸易的航海家族。明初,郑和下西洋之后,他的部下及子孙有不少迁徙至乍浦,如齐斌、陶九、沈瘦几等,都曾随郑和漂洋过海到过西洋。谢三定在暹罗、交趾诸国做生意,“以智略为其王大臣所重,与为布衣交,每舶舟抽分之额独宽”,走出国门以后,他仍是著名商人,他的儿子谢崑原承继父辈之志,往来于中日之间。

  当时,造巨舰出洋贸易,是不少乍浦巨富家族累积财富的主要途径。明末,乍浦形成陈氏、谢氏、林氏等亲邻相携、患难与共的海外贸易集团。又因乍浦的发展,各地商人汇聚而来,徽、晋等大商人集团云集。

  晋商范毓馪与其子侄范清洪、范清注代表的范氏是官商,主持贩铜贸易,成为巨富。乾隆十四年开始,购铜额定为十五船,范氏领帮办三船,剩下十二船民商自办,称“十二额商”。范清洪、范清注等在长崎是中国官民商代表人物,被日本人称为“商人头”。

  除此,刘光晟、钱鸣萃父子、两淮盐商王履阶以及吴氏、沈氏、钱氏、杨氏等巨商也是盛极一时的航海家族。
  
  舟楫为马,江海可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攥一把历经千古磨砺的细沙,渺沧海之一粟,羡海天之无穷,和浪花一起成长的嘉兴,流淌着一个个出海的故事,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燃起一盏盏明灯,向更遥远世界连接。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