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嘉禾乡土-双溪遗韵常丰塘

2012-04-19 13:48 作者:薛家煜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嘉兴东栅白莲寺旧址一带的平嘉公路临水而筑,路基与会龙山漾一堤之隔间有几个水池,由东向西贴着路边,一直延伸到常丰桥堍。忠于职守的小堤保护了水池的水质。在双溪(汉塘魏塘)臭气熏天的年代里,水池里或养鱼或发塘(孵鱼苗),是东栅渔家赖以生存的一方

  嘉兴东栅白莲寺旧址一带的平嘉公路临水而筑,路基与会龙山漾一堤之隔间有几个水池,由东向西贴着路边,一直延伸到常丰桥堍。忠于职守的小堤保护了水池的水质。在双溪(汉塘魏塘)臭气熏天的年代里,水池里或养鱼或“发塘”(孵鱼苗),是东栅渔家赖以生存的一方净土。
 
  明代,自常丰桥东至白莲寺前,沿会龙山漾水滩曾筑起一道石帮堤岸。堤因桥而名,就叫常丰塘。崇祯《嘉兴县志》“桥梁篇”中《新筑常丰塘碑》记道:“白莲讲寺瞰乎双溪,双溪水势浩荡”,“风大作则冲击寺前之塘”,塘“为要道,旧惟土筑,易至倾圯”,时任讲寺主名僧静中“不忍行者之患”,曰“塘虽人共,由而堤临我寺刹垣”,“利众我之责也”。遂征材鸠工,并获各方帮衬,“始于弘治三年庚辰月甲子日(1490年4月1日),至次年庚子月庚辰日(1491年12月8日)讫工,塘告成,行人称便”。众言齐颂“桥不朽,石亦不朽”,以塘铭记静中公益之举的无量功德。
 
  清代沈珏的《嘉禾胜景》中有名为《白莲寺》之画作,画寺前临水石垒堤岸,从小桥逶迤东去,给宋代名刹增色添彩。那石堤就应是当年静中所筑的常丰塘吧。也许后来少了静中之辈的名僧,石塘乏人修缮,何时倒塌,也无记可查了。只是那些塘岸上的树草,历经风雨,伴随双溪,坚守泥堤,矢志不移地张扬着那远去的风光。
 
  1968年,东栅橡胶厂在白莲寺旧址东面义冢头建成新厂区后,我上下班每天从常丰桥过往。有时特意不走桥堍和公路间直达的沙石大道,取道渔池外塘的小堤。厂里老胡会计的儿子又有雅兴又好说笑话,与他同道时,我俩一唱一和:“金陵东路到了——”他像公交车上报站似地拉起余姚口音的东栅腔,把桥堍小屋的雨篷比作大上海的廊房;“苏堤白堤到了——”一踏上小堤,我如临西湖,合着他的音调也一边连一边嚷嚷起来。
 
  在萋萋荒草的堤岸上,一座座粗壮的榆桩,四周抽出密密麻麻的新枝,像一个个络腮胡子的值勤老翁,日日夜夜,守望着一池池鱼虾;一棵棵苍老的柳树,半爿躯干依水挺立,如一队队“老来俏”的秧歌村媪,春风得意,挥舞起一条条绿盈盈的绸带;还有一丛丛茂密的野蔷薇,似一群群婀娜多姿的时尚姝女,盼到初夏,簇拥那一束束红艳艳的小花。花红柳绿,横截水面,远远望去,煞是好看。
 
  冬雪覆盖的小堤虽有几分孤单,纤夫收纤回船时留下的几个足印捎去了悄悄的问候。更有双溪的水波像千万双柔柔的手掌,一年四季摩挲着它裸露树根草须的身躯。堤上那榆桩的复活美、柳躯的沧桑美、蔷薇的野趣美、积雪的静逸美,还有小屋主人雨棚下自得其乐的安闲美,点缀了双溪的自然美。小堤也似在于无声处细说昔日备受呵护的公益美。 
 
  蔷薇花开的季节,我总不忘采上几束含蕾的花枝,带回家里用旧存的粉彩老花瓶加水插起来,置于蠡壳窗前的黄榉账桌上。常丰塘的芬芳倾刻弥漫老屋。透过绿叶相衬的粉红花爿,窗外会龙桥下穿梭的船儿更是入景。
 
  几十年后,我才知道当年我们留恋的小堤就是明代常丰塘的遗存。堤岸上的古树花草连同堤外水滩的陈木尖桩和夹在其间长满青苔的石块,依恋悠长的双溪,刻画了小镇一道韵味独特的水乡风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