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人文乡土--新塍的“郑官房”

2012-04-19 13:38 作者:唐吟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说起郑官房 今天,远近都知道乌镇的名气,却对相邻的新塍古镇知之不多。殊不知,二三百年前,新塍的地位和影响与乌镇比一点也不逊色,不说农业、手工业的发达,也不说商业贸易的兴盛,单说人口,新塍居者可万余家(乌镇在民国时也仅4000多户)。最有意思的是

  说起“郑官房”
 
  今天,远近都知道乌镇的名气,却对相邻的新塍古镇知之不多。殊不知,二三百年前,新塍的地位和影响与乌镇比一点也不逊色,不说农业、手工业的发达,也不说商业贸易的兴盛,单说人口,新塍“居者可万余家”(乌镇在民国时也仅4000多户)。最有意思的是,外来人口迁入新塍特别多,明代“颇多儒人徙居”。清代因教书、避乱、经商等原因徙居新塍的更多,其中就有“郑官房”的郑氏。乾隆五十六年(1791),世籍桐乡的郑氏(郑敬安)自桐乡乌镇徙居新塍问松坊,从此,新塍郑氏一门,诗书相传近二百年,并且代有名人。新塍“郑官房”是新塍望族,是小镇的骄傲。今天,你走入小镇,说起“郑官房”,老一辈人都知道,随便说出一二个故事来。  
 

 
  “郑官房”旧屋
 
  如今,曾经风光新塍的“郑官房”,遗留下来的仅仅是书里和口口相传的故事,还有就是我们眼前这幢已破旧了的屋子,据说那是“郑官房”的旧屋。那天,钱家姑姑引我们沿市河去中北大街寻访的时候,住在那里的一位大妈,指给我们看一排旧房子,说就是这里了,但房子都塌得差不多了,但见一个暗黄的石门框依然坚固地嵌于旧墙里,一边的墙上书“贝贝托儿所”字样。那作为“郑官房”标志的清贻堂消失得无踪影。
 
  我们从侧面一个深深的小弄走进去,见一个瓦楞窗,望进去,是一个大天井,里面分明见得那门楣上的砖雕依稀,天井一侧很小的短墙上写着“好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字样。作为托儿所的里屋,朝南的几间二层楼的厅屋,依然有整齐的门窗,但此刻门窗都关着,托儿所的孩子大概早已接回家了,园子里静静的。再走进去是第二进,也是二层楼,老枇杷树依然郁郁葱葱地发着亮光,热烈地长在断垣上,全然不顾物是人非的变幻。我们很想找到郑氏后人来聊聊,可是当我们叩着一个虚掩着的侧门,却没人应答,轻轻推开,但见里面绿树红花开满小天井,主人不在,回应我们的是门上贴着的对联:“年年好运随春到,岁岁平安福自来”和“吉星高照”的横批,还有横批下大红的“文明家庭”的牌子……
 
  就只有这些了。寻访往往让人有太多的失落,回头只能从书里找到一些慰藉,为那些曾经的辉煌而空欢喜一场罢了。  
 
  以清白贻后人的清贻堂
 
  先在新塍历史上留下光彩一笔的当是“郑官房”之清贻堂。“郑官房”第一代郑熙(字敬安,号缉亭),早年游学,家贫课蒙学而自给,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乡试中举,后到直隶柏乡、宁晋、顺义等县任县令,皆有政声。特别是在任顺义县令时,着力堵塞县试之歪风,留下清名。顺义县历来县试总将富家子弟置榜首,藉以索重礼而为学使供用,而府县首列之卷也为学使所必录。郑熙莅任,胥吏援惯例以请,郑听说后大怒曰:“此国家求贤之始,当凭文取士,且寒士苦况,我备尝之,夫岂可贪贿赂屈真才乎?吾子孙尚欲读书,焉肯造此罪孽?”胥吏不敢声。后又有郑信任之人进言,也不为动。从此县试关防加严,舞弊之风禁匿,所取者多为有真才实学之士,日后功名显达。后来郑熙告老回到新塍,其门楣取名“清贻堂”,意为以清白贻后人。郑氏为官为人的高风亮节,真正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后郑熙之孙、曾孙辈,府县试名列榜首的也不乏其人。“郑官房”之清贻堂,以清白贻后人,至今依然让我们肃然起敬。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