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宅: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山炮营营部、中共嘉兴县委党校旧址 张源盛小猪行地处东栅镇下塘街原俞公桥东堍,是嘉兴的名号,它的分号在市区中基路猪廊下,负有盛名。张宅楼堂连片,大树参天。除抗战时张宅的正厅和厢房(
张宅: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山炮营营部、中共嘉兴县委“党校”旧址 张源盛小猪行地处东栅镇下塘街原俞公桥东堍,是嘉兴的名号,它的分号在市区中基路猪廊下,负有盛名。张宅楼堂连片,大树参天。除抗战时张宅的正厅和厢房(俗称走马堂楼)被日寇放火烧毁外,中厅、后屋、北楼、东楼及群房,至今仍占了半条汉塘弄。解放军二十七军山炮营驻守东栅时,张宅是驻军的营部。军纪严明的解放军战士和当地居民鱼水情深,他们帮老百姓挑水垦地,扫街修路,亲如一家。抗美援朝时,山炮营奉命入朝参战。小街上的人还曾收到山炮营战士从前线寄来的信件。闻知许多山炮营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东栅人无不深表痛惜。 ![]()
小猪行
县府第二次入驻东栅后,“张源盛”宅区又成了中共嘉兴县委干部培训班的“党校”。全县七个区两镇七十一乡的各行各业干部,背起被头铺盖,带上口粮米袋,或乘船,或徒步,分批分期,来到东栅,在张宅集结。这里的中厅设课堂,北宅成宿舍。艰苦朴素的环境里,干部们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文化知识。为农业合作社的大规模兴办和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速成提高了一大批基层干部的理论和政策水来。 “大跃进”时,“张源盛”老宅为东栅竹木农机厂的厂房,中厅曾是纸伞工场。如今,张宅是东栅老街区沿河两岸唯一的大户遗存。 从东栅小镇到嘉兴市行政中心,象征着在党领导下,嘉兴人民政权半个多世纪走过的历程。东栅的一些老人至今能叫得上嘉兴人民政府首任县长郑寄民和县长马吉德、刘慎言的名字。“他们北方人多”,“讲话弯舌头,有点听勿懂”,“但他们很随和”,“到店里来买东西时总会靠在柜台和你交谈一番”……县政府领导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给小镇上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岁月沧桑,嘉兴巨变。建国初期的嘉兴县人民政府旧址——东栅遗存的几间老房子,是人民政权建设的历史见证。 面对一波波的拆迁浪潮,东栅的这几间老屋能给新中国的嘉兴历史留点记忆吗?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