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传古代设置六官,以司马为夏官,掌军政和军赋。后用为兵部的名称。清光绪二年(1986)重建时,知县请求动用库银,得到兵部支持,故桥以司马命名。 ◎青阳桥:位于崇福镇东门,即青阳门外的运河古道上。清顺治初年
据传古代设置六官,以司马为夏官,掌军政和军赋。后用为兵部的名称。清光绪二年(1986)重建时,知县请求动用库银,得到兵部支持,故桥以“司马”命名。 ◎青阳桥:位于崇福镇东门,即青阳门外的运河古道上。清顺治初年建,乾隆五十七年(1792)、光绪二年(1876)两次重建,1982年拆除。 ◎万岁桥:俗称南桥,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南部的运河上,唐代大将尉迟敬德建,宋嘉定十四年(1221)、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同治九年(1870)重建或重修,1970年拆除。 ◎义济桥:俗称中桥,位于桐乡市崇福镇中部的运河上。元至正年间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建,1970年拆除。 ◎永安桥:俗称北桥,位于桐乡市崇福镇中偏北的运河上。宋绍兴四年(1134)建,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十年(1671)、四十五年(1706)、光绪初年四次重建,1970年拆除。 ◎迎恩桥: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北部的运河上,西接北塘直街,东连茅桥埭。明正统年间建,为单孔拱型石桥。1970年拆除。 ◎北三里桥:又名拱辰桥,位于桐乡市芝村乡上莫村杨家坝自然村与虎啸乡李家坝村陆家角自然村的交界处。明天顺六年(1762)建,为单孔大型石拱桥,后经多次改建、重建。因为桥离崇福镇万岁桥三里,故名。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时改名拱辰。 ◎南皋桥:古名通济桥,现名南高桥,位于桐乡市石门镇南部,明嘉靖二年(1523)建,最后一次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为单孔大型石拱桥,西侧石阶为34级、东为31级。桥栏两边各有石狮八只,桥柱刻有对联:“望一点含山西峙,遥看塔影小于针;按三条诸水南来,曲抱溪流清似玉。”1971年拆除。 ![]()
南皋桥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