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澉浦小巷“花园里”

2012-05-04 07:53 作者:袁增培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晚饭后,我喜欢踱着方步,一个人独独地悠闲散步。常去的地方是澉浦北小街的一条小巷花园里。此地形似一块马蹄状的磁铁,三个池塘,四条分巷,曲曲折折,幽幽深深。巷里的房屋大多是两层楼房,间夹着三三两两的平房,不论是楼房或平房,都围着一个院子,高高

  晚饭后,我喜欢踱着方步,一个人独独地悠闲散步。常去的地方是澉浦北小街的一条小巷“花园里”。此地形似一块马蹄状的磁铁,三个池塘,四条分巷,曲曲折折,幽幽深深。巷里的房屋大多是两层楼房,间夹着三三两两的平房,不论是楼房或平房,都围着一个院子,高高的院墙上砌着砖檐或瓦檐,院里种植桃、橘、杏、樱等果树,绿树若隐若现掩映着庭院。有翠绿的枝条斜出墙顶,伸出长长的手臂向你招手。墙门的门大多黑漆,有的饰有虎头形的门环,也有镀银的铁皮大门,墙门门档上镶嵌着彩色积木似的瓷砖,有人家的门楣上镶几块玻璃或接出圆钢空窗。这样一条小巷,人入其中,便感觉如诗如画,宁静、祥和、恬美,难怪人们给小巷取了个美丽的名字。

  花园里在古代称“塘门弄”。南宋时期,澉浦是东南地区重要的对外海运码头。外商货船停泊于长山外龙眼潭内,货物贸易从码头招宝闸入运渠再经镇市中河,称为“塘上”,塘边的巷称为“塘门弄”,这是澉浦最早的一条巷。“塘门弄”里有一户吴姓人家,祖上吴泽自南宋初起搞海运,至其子吴禾时始入兴旺,到元代时吴氏已成豪富。建起了豪华的住宅,红门高墙,花园洞池,堂额“酌水堂”,地名“吴家角”,一时成为地方望族。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生产队务农时,这里已是一片田地,人们叫这地方为“高塘上”,不过吴氏家属当年繁华的痕迹还依稀可寻,在小巷北面的分巷中留存有元代吴氏花园遗物“荷花池”。自明初禁海外贸易后,市中河也渐渐淤塞,以致形成如此桑田。上世纪70年代末,小城镇进行重新规划,数十户人家从北城墙街边搬迁至此,复又人凑屋集,形成街巷。“花园里”巷名,即是后人据此有“荷花池”而取名的。

  每当散步到荷花池旁,我常常踱着重重的方步,凝视这宁静古铜钱色的水面,仿佛希望那形似带柄荷叶的池塘,诉说它往昔的繁华。但池塘静静地坐落在周围是临水庭院的怀抱中,仿佛一位沉睡的古典少女,默默无语,唯有晚风轻轻地吹拂在池岸边的芦苇叶上。这时,我便会沉入一个遥远的古代美丽梦境:满池荷花盛开,红艳如少女粉润的笑脸在碧玉似的荷叶映衬下,光彩盈盈。吴氏男女或荡小舟入荷花深处,或坐于荷花亭内读书、下棋宴饮、赏荷……然而毕竟是一枕黄粱,逝者如斯夫,于是不禁觉得: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沧桑是正道。

  在花园里的巷口,默默地立着一幢老房子,灰色的屋墙斑斑驳驳,黄砖园墙摇摇欲倒,似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这是毕家老屋,为清代康熙年间著名书法篆刻家毕宏述的故居,现无人居住。数年前在故居内发现有关他的一块碑刻,现藏于海盐博物馆内。看着这渐渐破败的老房子,我想总有一天它会毁灭,连同它主人那曾经风行天下的篆刻书《六书通》,沉没在历史的海洋里。所以每到此,我的心竟然不能悠闲,产生了一种沉重感,心里不免浮起一阵淡淡的惆怅。

  花园里是历史的,花园里是现实的。花园里是美丽的,花园里又是寂寞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