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崇德孔庙

2013-11-19 08:45 作者:陈洪标 李剑铭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崇德孔庙为浙北地区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孔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孔庙始建于宋代元丰八年(1085),沈括撰写《崇德县学记》称:县令吴伯举筑孔庙以祀孔子,聚学者,择经师,而教之以义理,著名书法家米芾书写碑文。 崇德孔庙最早建在运河之西,后被

  崇德孔庙为浙北地区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孔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孔庙始建于宋代元丰八年(1085),沈括撰写《崇德县学记》称:县令吴伯举“筑孔庙以祀孔子,聚学者,择经师,而教之以义理”,著名书法家米芾书写碑文。

  崇德孔庙最早建在运河之西,后被方腊军所毁。南宋绍兴二十四年至三十二年(1154~1162),县令黄杨移建运河之东。孔庙自创建到清代光绪四年(1878)先后重建、扩建、修缮四十余次。据清代康熙《石门县志》记载:县学(圣宫)、衙署、射圃、泮池、文璧山及归山总占地面积三十二亩五分六厘六毫。

  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县升为州,县学升为州学。元代至正十七年(1357),毁于战乱;元代至正二十一年(1361),知州王雍改建于崇德万岁桥东(今崇福镇中山公园),建先师殿(即大成殿)、明伦堂、魁星楼、兴仁斋、集义斋、采芹亭与四先生祠(祀吴伯举、沈晦、赵汝愚、辅广)。

  明清相延五百多年,至清代咸丰辛酉(1861)孔庙为太平军所焚。清代同治四年(1865),邑令杨恩澍重建大成殿、东西两庑、大成门、棂星门及名宦、乡贤两祠;同治九年(1870),知县陈谟重建明伦堂、儒学门;同治十一年(1872),知县余丽元改建明伦堂于大成殿东北隅,将陈谟所建明伦堂改为崇圣祠;清代光绪二年(1876),重建魁星阁于桂山顶。修建后,孔庙屋顶为歇山式,覆盖土瓦。檐柱、山柱、角柱都是采用正方体花岗岩作材料。后金柱、前金柱及覆盆式柱础系明代旧物。

  孔庙是崇德历代读书人朝圣的殿堂,也是文人墨客游览观赏之胜地。崇德孔庙也称为文庙,除了大成殿主体建筑外,前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以及石狮子、牌坊。后有桂山等景物相配套。曾有“桂山聚秀、魁阁凌虚、文璧穿云、芹池浴日、桃蹊簇锦、杏树联阴、虹影双飞、鲸音远度”八景。 

  所谓“笔”,也就是大成殿前的古建筑“文璧巽塔”,该塔是明代嘉靖通使吕希周所建。原有坤、离、巽三塔,清代道光二十九年(1849)倾斜坍塌。现存的文璧巽塔是清代咸丰三年(1853)重建,塔底用花岗岩筑须弥座,塔高十八米,六面七级仿木实体楼阁式砖构建筑。塔身有铁质葫芦式塔刹,每级有仿木砖雕式屋檐,檐下有仿木浮雕斗拱和立柱,三面开棂窗,另三面出壸门,窗门相间,壸门内有礼、乐、射等砖刻单字。这座文璧巽塔挺拔秀丽,是崇福的标志性建筑。 

  在荷花池西面有一座精致的小桥——仓沐桥,这就是“墨”。原来的仓沐桥在孔庙西面,建于清代,是一座三孔平桥横跨河上。仓沐桥于一九七〇年,崇福开挖市河时被埋入泥中。

  孔庙前的荷花池旁原有一堵宽阔的白粉黑瓦照墙,也称为照屏,东西横亘五十丈,原护有石栏石柱,周边植有桃李杨柳等树。照墙竖立在池边上,犹如一张雪白的纸张,因此称之为“纸”。照墙被日军造碉堡时所毁。

  所谓的“砚”,是孔庙前的一个荷花池,也叫做泮池。荷花池南北三十丈,东西五十丈,曾开结并蒂莲,古人以为吉兆,作诗曰“泮池绿泱泱,莲开并蒂芳”。池周植有桃树、柳树等花草树木,风景优美。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