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海盐的古桥(上)(2)

2014-06-23 09:45 作者:吴松良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早我五百年,一位叫陆梦鸾的文人顶着明朝的太阳,游遍了海盐的风景名胜。这一天他来到三环洞桥,站在桥上探身下望,只见桥下一股清泉从桥内汩汩涌出,泻于河中,涌起层层波浪,他为此啧啧称奇。欣赏过被人称作惠泉


  早我五百年,一位叫陆梦鸾的文人顶着明朝的太阳,游遍了海盐的风景名胜。这一天他来到三环洞桥,站在桥上探身下望,只见桥下一股清泉从桥内汩汩涌出,泻于河中,涌起层层波浪,他为此啧啧称奇。欣赏过被人称作“惠泉”的泉水后,陆梦鸾来到桥头的望珠亭里,他边品茶边等待夜幕降临明月升起,乘月色他要观赏巨蚌“月明吐珠,晶莹映烛”的奇观。夜幕渐渐拉开,亭内微风习习,亭外两棵高大的银杏树发出轻轻的沙沙声,似一对情侣在窃窃私语。无疑,此时此刻,陆梦鸾的心情无法平静,他完全被这里如画的风景和即将出现的奇观所折服,他由衷地感慨道:这是海盐最好的风景名胜之一。

  美妙的风景,玄幻的传说,自然会引来络绎不绝的文人墨客。时间走过明朝,进入清朝,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三环洞桥(尚胥桥)又迎来了一位文人,这位海盐本土出生的叫彭孙贻的学者、诗人、画家,以一种特有的浪漫姿态前来三环洞桥(尚胥桥)上消遣寂寞。他口吹洞箫,漫步桥上,陶醉在月色之下,写下了《望珠亭眺月》的诗篇:“木末危亭倚寂寥,吹箫独上伍胥桥。甘泉飞雪千珠动,华月流天五色消。露白惊乌闻远渚,水明灵蚌吐中宵。何人更抱乘槎兴,拂袖银河弄斗杓。”

  然而,我从陆梦鸾、彭孙贻的文字中只能相信当时泉眼的存在,却不能确定陆梦鸾是否真的看到巨蚌吐珠的奇观。很长一段时间,我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漾面,企图看透这目不可测的水的深度,寻找那凄美的传说。“相传桥下有老蚌,大如船,月夜吐珠,其兴映烛数丈,有泉眼,水甘洌,可以瀹茗”。这是我摘录的明《海盐县图经》对三环洞桥(尚胥桥)的描写。不知道别人看到这样的介绍会是一种什么反应,反正我立即被激起兴奋的神经,嘴里连连发出疑问和感叹:这到底是真是假?带着如此充满传奇的信息,我在人群中寻觅故事。于是,有一种传说浮出水面。相传,三环洞桥(尚胥桥)边住着十分富足的冯家。冯家有房屋百间,良田沃地百顷,是当地的富豪。给冯家打工做家务的长工、男女侍从有几十人。冯家过着饭来张嘴,衣来伸手的逍遥日子。冯家财大气粗,称霸一方。侍从中有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专门为冯家淘米煮饭,不管刮风下雨,无论寒霜冻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清晨她都要早早起床来到河边淘米。有一次,姑娘看到有一只河蚌在河底移动觅食,于是她从淘米箩中抓出一把米撒入河中。河蚌饱餐后慢慢游入深水,消失在姑娘的视线里。以后每次淘米,姑娘总是不忘撒一把米。又是一个清晨,天还没亮,姑娘端着装米的淘箩来到河埠,她正弯着腰淘着米,忽见河底浪花翻腾,一道白光从河底深处射向淘箩。惊恐之中,姑娘发现淘箩中多了一颗珍珠,大如鸡蛋。原来,这河蚌为了报答姑娘多年来给它喂食之恩,把自己多年孕育的一颗最大的珍珠送给了姑娘。姑娘得到珍珠后,非常珍惜地把它藏了起来。不久,冯财主知道了姑娘藏有宝贝的事情,他不仅逼迫姑娘交出珍珠,还迫使姑娘说出珍珠的来历。贪婪的冯财主了解了珍珠的来龙去脉后,命人在河上筑起堤坝,安装水车,他要把河里的水抽干,捕到河蚌,以获取更多的珍珠。然而,令冯财主没有想到的是,这水怎么也抽不干,尽管他雇用的那些踩水车的人个个累得半死不活,冯财主就是无法抓到河蚌。三环洞桥(尚胥桥)处于交通要道,每天都有不少人从这里路过,贪财又霸道的冯财主想出一个更绝的主意,他在路上设下关卡,硬说这路是他家的,路人想要通过此地,必须为他义务踩一个时辰的水车。无奈那些路人害怕冯财主的淫威,只得委曲忍受。然而,连续几天几夜不间断地抽水,还是看不到河底。冯财主百般无奈,只好作罢。

  很多老旧的民间传说,如出一辙,除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题外,大凡就是为富不仁的翻版。民间的仇富心理早就有之,只不过其表现形式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罢了。我无法知道当年胡震亨先生是不是听了这个事故,或者受了陆梦鸾的影响,而假托传说把它记录在所编的《海盐县图经》中。然而,盐嘉塘、酱园港多次挖土疏浚,当然没有发现大如船的老蚌,至于人们至今还在传说的三环洞桥下有永不干涸的泉水涌出之事,《海盐县水利志》有这样的记载:民国二十三年,全省七十五县皆旱,太湖流域普遍大旱,不雨达十旬以上,水位降到一点三米,海盐河流皆涸,河底龟裂,大批田地少收或无收。如此说来,泉水后来还是干了。为这事,我先后打听了很多老人,据他们回忆,三环洞桥下的那眼泉当年肯定没有干涸。
  三环洞桥虽然处于酱园港口,其实它是盐嘉塘的组成部分,长长的桥堍和桥身是盐嘉塘的纤道,“盐嘉塘右岸原有一条纤塘,从武原镇西市拉纤到嘉兴南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常有纤夫的身影出现在纤道上。纤夫们弯背如弓,挥汗如雨,拉着船筏奋力前行。船上风帆鼓胀,船头劈波斩浪。后来河岸逐年坍塌,纤道变得残缺不全。到了七十年代后期,整条纤道所剩无几。时间跨入八十年代,当坚硬的石块与水泥把右岸修筑成整齐牢固的堤岸时,机动船已逐渐替代了人力手摇船和纤船,而存在了几百年的纤道终于失去了它的价值。当年改建后的三环洞桥在后来的六平申线杭道改造中拆除不建。我第一次去酱园港寻找三环洞桥,车过黄桥后在路边找了个向导,这位七十岁的老农曾经参加过三环洞桥的拆——建——拆三个过程。他告诉我:先是把拱形石桥拆掉,改建为三孔水泥桥,以后又把水泥桥敲掉。他叹口气说:那石桥造得真好。我一时语塞。

  有一套海盐古迹十二景的书签,是画家任小田与陈伯藩的合作。上有任小田所刻的“尚胥怀古”印章,下是陈伯藩绘的三环洞桥,画面简洁明了,据已九十多岁高龄的陈老先生回忆,三环洞桥西堍原有一些房子,当时为国家粮仓,桥东堍向北沿酱园港堤岸有一条路,向前走可以到达尚胥庙。如今作为粮仓的房屋还在,但已基本闲置着,通往尚胥庙的路也已经改道,倒是原先十分荒凉的对岸已建起了如林的厂房,机器声越过漾面,给这一方的宁静添了生机。

顶一下
(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