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海盐的古桥(上)(3)

2014-06-23 09:45 作者:吴松良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今日残存的蒲漾桥 浦漾桥 看过通元老街,决定去看浦漾桥。开车从南北湖大道向南走,不一会,见公路边有一块浦漾村的牌子,车在牌子前停下。公路两边有大片水域,这就是浦漾。公路左侧有一排粗壮的石柱伫立水中,便


今日残存的蒲漾桥

  浦漾桥

  看过通元老街,决定去看浦漾桥。开车从南北湖大道向南走,不一会,见公路边有一块“浦漾村”的牌子,车在牌子前停下。公路两边有大片水域,这就是浦漾。公路左侧有一排粗壮的石柱伫立水中,便是浦漾桥。桥已破败,有些桥面已不知去向,剩下的几块桥面裸露着钢筋,中间两排桥柱也已缺失,但桥的基本结构还在。借助照相机的镜头,每个桥柱上的花纹图案清晰可见,由此可以想象当年精湛的工艺。

  浦漾桥因它架于浦漾上而得名。在步行时代,浦漾桥是通元去六里的必经之路。浦漾桥原为石排砖桥,《通元镇志》:在新石桥四组与新浦村交界,南北跨浦漾,条石排架木梁砖面九孔长桥,长五十五米,宽一点五米,两旁有木栏杆。《通元镇志》编讫的时间是一九八五年,现在我们看到的水泥箱梁桥面应该是一九八五年以后铺上去的。石排砖桥就是用条石作桥柱,桥柱上架上木梁,钉上檩条,再在上面砌砖块。但是,如果再往前追溯,所谓的石排砖桥其实原先是石排条石桥,后来因为桥面条石断裂,不得已才钉上檩条,砌上青砖成为石排砖桥。

  浦漾桥到底建于何时,目前无资料考证。而浦漾的历史,却是十分久远。那是很早很早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草地和沼泽,不知是哪一天,据说是在晋代,一位身强力壮的男子来到这里,这位男子姓鲍,大家都喜欢叫他鲍郎。鲍郎手握铁锨铁镐,开始了他的垦荒。他硬是用一锨一镐挖凿出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田,接着鲍郎又挖了一条长长的沟渠,把田与海连接起来,每当涨潮时分,将海水引入田里,做起了煮盐晒盐的活来,于是,一个盐场就这样出现了,人称鲍郎盐场,而在它的东南方向因盐贸易的需要,形成鲍郎市,即现在通元集镇的前身。宋常棠《澉水志》:“昔盐场开基于此,有姓鲍者,凿浦煮盐……”明《海盐县图经》:“绍兴中,经界其旁,地为田,中流接连招宝塘,成河至今,俗呼为鲍郎浦。”站在岸边,我怎么也不能相信这里曾经是生产海盐的盐场。而且所产之盐以“洁白而细”著称,形成著名的“鲍盐”品牌。《澉志补录》:澉浦昔有鲍姓者,凿浦煮盐,今地名浦漾。

  从现在来看,不能理解当初鲍郎为何在这里选址开辟盐场,从方便原材料取得的角度来考虑,它似乎离海远了些,也许是贪图这里原是一片空地,但当时海边同样也是人烟稀少。从晋开始凿浦煮盐,至宋常棠纂修《澉水志》时,盐场早已东移,相比于鲍郎盐一直生产到民国,延续如此久的产品,以及盐场工程建设,这是否可以解读为当初鲍郎的决策是一种失误。然而,我们还得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海盐的海岸线历史上变化很大,那个时候鲍郎浦离海并没有我们现在想象的那么远,“此地有浦,旧入海通江”,“后沙涨移东浦侧”,原来是因为泥沙淤塞,海水渐行渐远,人们不得不将盐场迁移至澉浦东侧的东浦。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