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常坟桥

2014-08-14 15:51 作者:吴松良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公元1247年,宋淳祐七年,一个名叫常楙的年轻人从古镇出发,满怀理想进京赶考,不久后,消息很多快传来古镇,常楙高中进士,史称丁未科进士。自此,这个年轻人踏上了仕途。他的第一个职务是常熟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初入江湖,常楙以青年的纯净血气,

  公元1247年,宋淳祐七年,一个名叫常楙的年轻人从古镇出发,满怀理想进京赶考,不久后,消息很多快传来古镇,常楙高中进士,史称“丁未科进士”。自此,这个年轻人踏上了仕途。他的第一个职务是常熟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初入江湖,常楙以青年的纯净血气,不畏豪强权势,办事凌厉,为官清廉,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受到多位地方官员的赏识、举荐。很快,常楙有了第二个职务,婺州推官,大约于现在的法官,确切说相当于现在的地方法院院长。常楙当上法官后,以果断干练的作风,快刀斩乱麻,解决了一批积案陈案。临安府尹马光祖十分欣赏他的工作作风及人品,推荐他任平江府百万仓检察。在任上,他以一贯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不顾来自上下左右的说情,整治腐败。当时,官府以议价交易的名义,向民间强征粮食,常楙到任后坚决予以取缔,遏制了吏卒们强征暴敛的行径。

  曾经游览过徽州的古村落,看过一幢幢一排排深宅大院,画栋雕梁,金碧辉煌,而这些花费巨额、做工考究的建筑,其主人不是富豪就是官宦,“进士及第”的匾额彰显着当年的荣耀以及财富的海量。算起来,常家从曾祖父常同起,几代进士,多人为官,曾祖父常同是北宋政和八年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御史中丞,湖州知州等职。常同告老定居海盐后,后人有出息者不少,可谓“后裔世为海盐人,科举颇盛,出了不少名留青史的人物,成为海盐一望属”,却没有为我们留下可供游览和显耀的老宅,那么是不是当年的豪宅经不住时间的消耗,早已灰飞烟灭?其实不然,常家定居海盐后虽几代为官,且还是大官,却都以清廉著称,曾祖父常同任职时,朝廷宋室南渡,在宋金对峙中,作为主战派的常同后来遭遇冷落,被排斥于统治集团之外,安排为坐食俸禄的闲职。按理说事至如此,弄个闲职,只要待遇不错也就乐得轻松。然而,年逾五十的常同干脆辞职来到海盐,难以想象的是,当了几十年官的常同来到海盐后竟无钱置业,只得借居在天宁寺中,足见他为官时的清廉。十年后,六十岁的常同黯然离开人世。

  而他的曾孙常楙几乎完全继承了祖先的秉性,非但不贪,还常把应得的报酬捐献。常楙任广德军事首长时,按惯例每年可得米千石,有年发水灾,他将当年应得的千石大米全部捐出,以补充军粮等。常楙在平江担任知府时,境内遇大旱,按例他可以得缗钱十五万,但他将这些钱全部用来补助灾民和贴补军饷。同时,免征各种税款,以缓解公私困境。宋咸淳年间,家乡海盐遭受海潮侵袭,大量庄稼被咸潮吞噬,造成严重灾害,常楙得知家乡受灾,不仅及时向朝庭上报并组织捐款、发粮、赈济民众,更可贵的是他拿出自己的积蓄组织人力修筑海塘三千六百二十五丈。这段新修的被取名为“海晏塘”的海塘,当地百姓受益匪浅,“害以息,邑人德之”。不贪,且常以捐款助人为已任,如此说来,常家确实没有大量的余钱来置业。

  常楙从基层分管治安的公安局长踏上仕途,最后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副总理,算是朝廷高官,但他一路走来,为官生涯并非顺风顺水。正因为常楙性情刚直,敢说敢做,致使其仕途变幻不定,他曾经两次得罪当朝皇帝。在他任监察御史时,因为皇子继位人选与皇帝意见不同,触怒度宗帝而被降职。常楙的刚烈性格表现得最直率最彻底的要数他在任嘉定县长时,因为他的才能被淮东提举看中,想提他为自己的助手,但常楙觉得他与自己不是同路人,无法与其共事而笑之拒绝,后来,政府强行下令要常楙赴任,结果常楙不但不服从任命,反而辞职不干,“遂拂衣去”,朝野对常楙举动十分敬佩。

  与常楙不同,他有一个叫常棠的堂弟虽然有才,但却选择了与常楙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隐居乡野。用现在的话来说,常棠对人生是看透了的。我们可以从他所写的诗歌中窥见他的内心世界。他在诗歌《秦皇庙》中这样写到:“古庙三间矮棘林,帝魂枉自巢凌空,早知今日容身窄,前此阿房不作宫。”此中足见常棠的志向。据说他在自家庭院种植了许多竹子,以示高节,并自诩为“竹窗”。当然,他在过着“一湾秋月漫香痕,染尽山前万古尘,犹得当时老梳洗,淡妆明镜照媚颦”的悠闲生活时,其实他的心里没有忘记为家乡做些好事。有一天,这位乡村才子来到镇政府,对镇长罗叔韶说:“郡有嘉禾志,邑有武原志,其载澉水之事则甚略焉,使不讨论闻见缀缉成编,则何以于一镇之指掌。”常棠的想法正合罗镇长之下怀。于是,便鼎力支持常棠编撰《澉水志》。在如今看似平常的一件事,当初《澉水志》的编撰却是开了地方志编撰的先河,成为海盐人的骄傲,今人谈海盐的历史,《澉水志》是不可或缺的。

  常楙与常棠,一个从政,一个却只是在乡下读书编书,但两人都载入了海盐史册。而相对于常楙,常棠的生活几乎要潇洒自在得多。

  常坟桥为五孔四墩双联排架石桥,桥额上阳刻着“重建常坟桥”五个大字。我在桥东村庄的农户家穿梭行走,试图打听到常坟桥有关信息。有位老人告诉我,桥西曾经有一片坟地,几十年前坟被挖了,高地被推平,坟地据说是叫常家坟。但桥周围的几个村庄没有姓常的人家。岁月的风霜剑雪模糊了桥额上所刻的建造年款。据元济高级中学的朱海平老师考证,常坟桥为清代所建,而常坟桥的始建年代至少可追溯到明朝。《海盐县图经》记载:“常氏家谱曰,宋端明殿学士,吏部尚书常长孺,讳楙,墓在五都常坟桥……常家坟不一处,南横山、荆山、雪溪、吕冢各有之。”当年的永宁乡五都,就是现在的百步一带。有资料显示,常家祖坟都在海盐南部,王健飞编著的《海盐人物春秋》中说:“常氏墓在澉浦南北湖畔飏山,明嘉靖尚有华表、墓道。明《续澉水志》载有常同七世孙所立碑文,今墓不存。”

  靠在桥墩上的断石,一半在水下,一半在水面,这印证了当地一老者所说的常坟桥曾经断过的记忆,而西孔桥面修补的痕迹也是清晰可见,那块后来补上的桥面显得有些粗糙,侧面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五个阴刻的字,据说这是从另一座遗弃的桥移来的。不清楚当年常楙为什么将自己的最后归宿选在这里,紧邻常坟桥,但却远离他祖先的安息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