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这才恍然大悟,那几间无中生有的小屋欺骗了我它们正建在那幢明代故宅的门楼下,若不仔细关顾,如何看得到只露出一角的砖雕门楼?外乡人赁居于此,窗门紧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般情形,又该如何
我这才恍然大悟,那几间无中生有的小屋欺骗了我——它们正建在那幢明代故宅的门楼下,若不仔细关顾,如何看得到只露出一角的砖雕门楼?外乡人赁居于此,窗门紧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般情形,又该如何言说?老人说这旧宅院早些时是养鸡的,也做过学堂——那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了——再早派啥用场、住了谁,就不清楚了。老人慢慢述说着,颇有些“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沧桑意味。他说后面还有房子,可惜看不到。我读过一篇文字,描绘了里边的景况: “府第分左中右三路,左路已毁,幸存中、右两路,其中中路为一幢五进三开间的建筑,尚存头门、仪门、厅屋……头门与仪门呈‘丁’字形布局,附近居民称之为‘转弯墙门堂’,也称钉墙门堂。这样的建筑格局,相传是特有的规制……内里三间大厅,有匾额题为‘怀德堂’……” 至于“高近四米、水磨青砖砌成的门楣”,“额题已废,但额题周边的戏曲人物浮雕尚存。底部花岗岩须弥座,两侧镌有麒麟、麋鹿及飞马一类的图案,雕工可谓精美。”可惜我也不能一一确证,只好浮想联翩了。 老人说现在文化部门接管,马上要整修开发,据说给一个大画家做艺术馆——那个画家我是知道的,“大”不“大”却是我不懂的。老人伸出手一划拉,说眼前这一片以前就是浜湾——那是特意开挖的,给官老爷的官船进出——后来又填掉了造房子,一下雨就淹掉,住在这里的人就像鱼鳖一样…… 夏家浜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住户。夏家的后人确实一个都没有了。而洋洋大观的地方志,也没有夏尚书的任何记载。不过,并不影响传说的流播,捕风捉影,又头头是道。 老人说大家都等着动迁,协议也签了,应该快了。 夏家浜目前还是一条小巷,以后会是什么?不知道。 ![]() 夏家浜之陈家厅 |
- 上一篇:清代的两次博学鸿词科考
- 下一篇:探花路 探访飘逝的南堰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