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整幢建筑最令人惊叹的并非是其高大与宏伟的气势,而是那些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木雕。梁架顶部的龙首虎嘴圆雕饰件,穿板檩条之间的木格透雕装饰图案,主梁梁面上的人物花卉、飞禽走兽,悬柱上镌刻的精致花篮
然而,整幢建筑最令人惊叹的并非是其高大与宏伟的气势,而是那些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木雕。梁架顶部的龙首虎嘴圆雕饰件,穿板檩条之间的木格透雕装饰图案,主梁梁面上的人物花卉、飞禽走兽,悬柱上镌刻的精致花篮,以及落地长窗腰板上的《西厢记》戏文故事木刻浮雕,无不让人流连驻足。那个时代的能工巧匠通过自己杰出的技艺,将主人的愿望化成一件件精美的构件,共同组建着主人心目中理想的房宅。一花一叶,一鸟一兽,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繁华典雅,透露着晚清时期的审美情趣。 除了家族的富有和建筑的雄伟气派,吴氏家族严格的家风家训也在这座古镇上留下了完美的一页。走进吴氏老宅第二进,抬头可见门额“孝友传家”四个醒目的砖刻大字,寄托着吴润昭希望吴氏子孙能将孝敬父母、关爱兄妹的道德观念世代相传的美好愿望。吴家良好的家风家训培养了几位颇有成就的人物。 吴祖垲先生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电子束管产业的奠基人,除了他自身的勤奋努力外,与家族中四叔吴乃燮的谆谆教诲及九叔吴乃灿的榜样引领也是分不开的。吴祖垲先生在88岁时的回忆文章中写道:“作为前清秀才和贡生的叔祖父,是镇上有名的书法家,他常要我们小辈替他磨墨扶纸,他大笔一挥写对联和条幅。他还教我们弟妹辨四声、讲故事。” 徽商古来素有“贾而好儒、亦贾亦儒、商而兼士”的美誉,追求中国传统志士仁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这些都在吴润昭私院这座宏大的院落中得以体现。浓厚的诗书传家与相互勉励的提携氛围,熏陶着吴氏族人,令这座宅院才人辈出。 吴乃燮,五四运动名将,作为嘉兴学生代表去北京参加请愿;吴乃灿,作为浙江的公费生,东渡日本帝国大学学习应用化学;吴祖坻,经褚辅成先生的介绍到上海应黄埔军校秘密招生,黄埔军官学校二期的毕业生;吴祖增,北大数学系毕业,复旦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吴祖垲之子吴宗鑫,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吴氏宅院经历了动荡的岁月,很多建筑破损倒塌,解放后有些建筑也被人为破坏,所以只留下主建筑的三进房子。1999年政府投资120万元,在未被破坏老宅尚存原貌的前提下,采用以旧修旧的方式,对残存于中轴线的三进房屋进行修复。隔着一个半世纪,阳光又一次明媚地穿过天井、绕过雕窗,如水般映射着修葺一新的宅院,亦如当初吴氏族人明澈的目光,打量着细腻柔婉的雕花与精细别致的构件。 随着古镇旅游开发,越来越多来新塍游玩的人也会慕名来参观吴润昭私院。他们欣赏着古宅各个细节的风采,感受着古韵悠悠的雕刻带来的视觉享受,更多的是心灵的宁静与慰藉。 ![]() 吴氏家训——“孝友传家”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