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午四五点钟的南湖绿道,行人三三两两;夕阳里,荷塘中残存的几朵荷花格外美艳,似乎在追忆着盛夏时一池绿叶红花的热闹。如今,已是初秋,暑热褪去,清风已凉,物色也随着季节转换。 缓步行至文星桥,它静静伫立在平静的水面。踏着一级级石阶,站在桥上,望
![]() 下午四五点钟的南湖绿道,行人三三两两;夕阳里,荷塘中残存的几朵荷花格外美艳,似乎在追忆着盛夏时一池绿叶红花的热闹。如今,已是初秋,暑热褪去,清风已凉,物色也随着季节转换。 缓步行至文星桥,它静静伫立在平静的水面。踏着一级级石阶,站在桥上,望着周围的景色,江南水乡的秀丽尽收眼底。若不是桥头的新土,我丝毫看不出这桥是刚刚修好的,恢复通行才半个月,它好像还是我2013年第一次看到时的样子。 那时也是9月,刚来嘉兴两个多月的我,偶然来到揽秀园,意外看到了这座桥,第一印象是秀丽,我在心中感叹造桥者的匠心。它美得刚刚好,像江南的烟雨一样温润,融合在周围的景色里,仿佛这样一个地方就应该有这样一座桥。 只是,我不知道,这座桥是嘉兴现存为数不多的几座古桥之一。 据嘉兴档案馆《古桥风韵》载:“文星桥,俗称‘哑巴桥’。位于南湖街道鸳湖路仿古街东端。东西向,跨长生河,连接揽秀园与南湖生态保护区。系三孔有栏石拱桥。南北桥额上镌有‘重修文星桥’。东西两端分别有石阶十九级,南北两边桥护栏各有望柱四根。桥长三十四点六米,顶宽十点四米,两边孔跨径为五点二米。南北侧分别有桥联。北短联:焕文光上惊星斗;辉星象下启文人。北长联:鸳水龙渊锁西南之巨浸;马场渔溆接东北之安澜。南短联:鹺客津梁欣利涉;画船烟雨庆怡波。南长联:文澜吐纳双湖灵钟秀水;下联因联石曾有维修,已不可见。” 庄一拂《和朱竹垞鸳鸯湖棹歌》有一首咏文星桥: 桥到哑吧水亦平,却教万竅寂无声。白衣庵在九幽地,一盏琉璃夜夜明。 他在诗后写有小注:“城南文星桥,俗名哑巴桥,为东西两湖必经之水道。箨山尝移居于此。桥洞对白衣庵,供有大士像。比屋为徽州会馆停柩处,今丙舍为农村仓库,庵为蔬菜大队使用。”“箨山”为庄一拂的晚号,他曾移居桥边,对桥周围的景观风物很熟悉。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