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清和庵

2016-11-17 08:33 作者:徐顺堂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清和桥位于桐乡南门西八字桥(旧志称永安桥)西,经轮舶码头、高廊下,是轮船开往乌镇途径的第一爿桥。

  近日,我去经贸局附近一幢宿舍看望一位朋友。走到河边,就看到对岸有个石桥墩子(在原煤机厂,现罗马都市内),我仔细一辨认:这不是清和桥吗?找你找得好苦啊!

  它开启了我儿时的记忆。

  清和桥位于桐乡南门西八字桥(旧志称永安桥)西,经轮舶码头、高廊下,是轮船开往乌镇途径的第一爿桥。桥十分朴素,河东西两岸各筑一个石桥墩,桥墩上铺设长三米、宽八十公分的两块桥面石,没有栏杆。清和桥东堍北面,便是清和庵遗址,一眼望去,荆棘杂草丛生,断砖碎瓦遍地。杂草中,露出一只雕凿考究、城楼翘檐式的小石柩,据说那里安放着一位老和尚的骨灰。伴着乌鸦“呱呱”的凄鸣,肃穆中平添几分悲凉。

  据说,清和庵旧系叶氏家庵,原名旧陆庵,后改为戒珠庵。明嘉靖年间,由僧人梵机所建。雍正四年(1726),僧人觉慧建后殿(观音殿),更名为清和庵。乾隆四十二年(1777),僧人一贯重建前殿(大士殿)、山门。相传,一贯还托人去玉溪(石门湾)乾隆皇帝南巡行宫,授钦赐御书题额“清和庵”,随后,恭摹勒石(刻字于石,亦指立碑)于山门。从此,清和庵名声大振,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十分旺盛。再加上历代僧人精心筹划和管理,这里环境幽雅,风景秀丽,远远望去,河水洄环,杨柳绕岸,松涛清风,古木参天,千竿修竹相间,摇曳中,红墙碧瓦若隐若现,形成了独有的竹木古刹景观。

  每当春秋佳日,文人雅士纷纷游览于此。盖喜其地之幽,萧然得尘外之趣也。清道光年间,有诗僧啸霞脱白(还俗)于此,他用37年绘图徵诗,自著《清和十咏》,可惜均毁于太平军之劫火。

  据传,清咸丰庚申(1850),有一支太平军驻扎于清和庵,太平军从西门攻入桐乡城,将繁华的通远街以及民宅、寺庙(凤鸣寺仅存大士殿)夷为灰烬。太平军撤走时,又一把大火把清和庵烧得精光,庵里的住持和尚为保住乾隆皇帝的“清和庵”御书题额,拼命抱住石碑,葬身火海。石碑保住了,但石碑上留下了老和尚的一圈血印和一堆黑黝黝、亮晶晶的骨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舍身护碑的老和尚,募资打造了一只小石柩,将老和尚的骨灰入殓盛葬。据我父亲说,他小时候曾看到过那块带有血印的“清和庵”石碑,但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1958年,就连那只小石柩也不知去向了。

  岁月变迁,宏伟秀丽的清和庵及其遗址已从人们的视线中彻底抹去,清和桥也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桥墩。那桥墩仿佛一位孤独的老人,在寂静、幽深的港湾诉说着古老、凄美的故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