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僻静村落庄家桥

2016-11-14 08:51 作者:嘉兴故事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僻静村落庄家桥,许叶两家尽逍遥。永新港划嘉桐界,一里街上吃早烧。

  僻静村落庄家桥,

  许叶两家尽逍遥。

  永新港划嘉桐界,

  一里街上吃早烧。

  从王店镇常睦桥社区一直往西约三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庄家桥的微型古村落。如果不去走走看看的话,那里的一切恐怕就要被世人遗忘了。

  庄家桥位于建设乡(现王店镇)先锋村,约始建于明代,呈丁字形,东西长约一里,南北沿永新港长约半里。庄家桥原为一座跨永兴港的单孔石拱桥,东为嘉兴,西接桐乡,村落即以桥命名。在建设乡成立(1958年)之前,这里属庄清乡管辖。

  早年,这里的农民很会做小本生意,经常走村串户卖自己腌制的大头菜、冬菜、榨菜等,还成群结队地推销被面。他们有着农民的纯朴,也有着商人的狡黠,在做买卖时时常会短斤缺两。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叫“揢寸头”。

  正因为接近桐乡(他们称之为“桐界”),这里的人说话均带着浓重的桐乡音,如杯子叫“比子”、袜子叫“洋没”,傍晚叫“夜快边”,不要叫“消”等等,常常被说嘉兴话的人“朵落”(善意地揶揄)并哈哈大笑。也正因为接近桐乡,杨谦的《梅里志》和余霖的《梅里备志》中竟找不出有关它的片言只语,笔者翻了翻《桐乡县志》,也没有找到我期待的文字材料。正苦于无处着手之时,先锋村的陈熊蓉搜集了一些材料给我,使我大为感激。

  老底子的庄家桥,南半条街为叶姓,北半条街为许姓,两家都属于经商致富。许家建有许家厅,叶家同样也建有叶家厅,但比许家要晚。当时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先有许家厅,后有桐乡城,望见许家厅,绷断橹板绳。”在小镇上,许家是非常有名的大户人家,在许家厅的楼顶上有两个象角(一种鸱吻装饰),中间是一座香楼,后底楼的“百桌厅”,能摆放一百桌酒席。据说厅堂里原挂有两幅画家唐伯虎的真迹,并收藏有一件龙袍,可惜这些文物在“文革”期间被毁,只留下一幅不知是哪个朝代的丞相撰写的对联,仍被许家后代收藏着。

  民国期间,许家的许盛章、许盛荣兄弟俩生意做得很大,庄家桥就此形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集市,酒店、肉铺、南货、布庄、医药、茶馆、理发、菜市等等,各种店铺有三四十家之多。因兴旺发达的许家跟对门叶家在生意上有过节,在一次请菩萨求雨的过程中,许家执意要菩萨从他家门前经过。菩萨是众生的依靠,能在门前经过是一件好事,但许家大门在庄家桥的桥堍,门口又是方的,迷信说法是菩萨在方形的门口是不能过去的,叶家就拦着不让过,许家便借题发挥与叶家打起了官司。官司一直打到杭州,趁着有钱有势,许家虽然赢了官司,却也因上下打点送钱送物而倾家荡产。房产虽没变卖,大门却已改成了圆形,表明已没有了棱角。后来土改,许家被评为地主,虽然房子没有没收,但土地全被改掉了。

  2009年,我陪同嘉兴文保所的几位专家到庄家桥进行文物普查,发现古村落已相当萧条,叶家厅堂已不复存在,许家厅也破败不堪、摇摇欲坠,只有残缺的“一里街”风貌犹存,但古色古香的石板路已被水泥路替代。原来的庄家桥为单孔石拱桥,上世纪八十年代已改建成有踏步的水泥桥。负责普查的文保所所长摇着头说:“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破败成这个样子,真是可惜。”

  原先在这条“一里街”上,不光有茶馆店,更有不少的小酒店,因为这里上了年纪的人早上大都喜欢喝烧酒,称之为“吃早烧”。特别是到了冬天,二两烧酒外加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面,是他们每天最好的享受。随着公路交通的便利和周边集镇的兴起,这里逐渐冷清,许多老一辈的原住民也索性将祖辈的老房子用一把锁锁住,搬到城里和儿孙们享清福去了。

  如今,这远近闻名的古村落就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正等待着自然的消亡。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