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建洪明桥是海盐县人民政府在2015年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与大多数海盐的古石桥是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设立的重点文物登录单位不同,显然,重建洪明桥的地位更为显要。 桥位于海盐县元通街道凤凰村,南北向跨洪明港。始建无考,重建于清嘉庆三年
重建洪明桥是海盐县人民政府在2015年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与大多数海盐的古石桥是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设立的重点文物登录单位不同,显然,重建洪明桥的地位更为显要。 桥位于海盐县元通街道凤凰村,南北向跨洪明港。始建无考,重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距今两百多年。洪明桥为三孔石排柱石梁桥,花岗石材质。桥全长二十点六米,宽一点五米。桥台块石错缝砌筑。东西桥额阳刻“重建洪明桥”,旁阴刻“嘉庆三年仲春重建”,两侧浮雕卷云纹,桥耳刻莲花纹。洪明桥与大多数古石桥不同,它的桥面采用厚梁薄板形,即两侧用长条石作梁,中间嵌薄石板,不是通常的用整块厚石板作桥面。 说到洪明桥,不得不说桥后面的洪灵讲寺。洪灵讲寺,当地民众都喜欢叫洪灵庙。洪灵庙又名洪明庙,原名冯将军庙。明天启《海盐县图经》记:“冯将军庙在县北一十八里,宋端平三年建,云是冯异也。”清《平湖县志》记载:“冯将军庙,在县南十五里,宋端平三年(1236)建,原地址为大易乡朱江坊阙字圩,今名洪明庙,祀汉阳夏侯冯异。”因为有了洪明庙,前面的桥便称洪明桥,前面的洪河称洪明港。 史料记载,冯异,东汉初年为孟津将军,封阳夏侯,军中号大树将军。相传,汉光武帝刘秀起兵时冯异开门迎接并随之征战。冯异在太行攻天井关,拔上党之战中战功显赫,战后论功时冯异却自称无功,独避大树之下,依树头而坐。众将士敬服他的谦逊为人,给他起了“大树将军”的外号。“有桥曰汉异,树曰大树,或将军之苗裔居此,因而追祀之。” 洪明桥因建在洪灵庙前而得名。清代平湖诗人徐志鼎曾为洪明庙题诗:“古庙秋原冷,龙蛇画壁凝。地名犹志喜,桥柱回堪凭。当世何多事,将军独让能。至今留大树,遗像照禅灯。”如此说来,从宋朝至清朝,庙里一直供奉着冯异将军。 在民间,关于洪灵庙还有另一种说法,洪灵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据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委派洪明将军率兵驻扎于此,抗击沿海倭寇。洪将军文武双全,治军严明,爱民胜亲,深受百姓爱戴,但在一次出征平定倭寇战斗中不幸负伤身亡。朱元璋为顺应民意,敕建洪灵庙。民间有这样的谚语:“游过三关六码头,出过三年大风头,到过嘉兴烟雨楼,比不上洪灵庙廊屋头。” 洪明桥桥柱两侧各有楹联一副,东侧上联“树荫微波思汉泽”,下联“桥临古庙仰神庥”。这个楹联道出了冯异的归去来兮,被称作大树将军的冯异得惠于东汉,如今人们在此修庙供奉,请求神灵保佑。 西侧楹联以写景为主,上联“界通平海双流合”,下联“路接朱江乙水分”,说是此处为朱江坊平湖与海盐交界处,水路可通海盐、平湖。让人费解的是“乙水分”三个字,其实这里应用了天干地支的说法,乙是天干的次位,其在方向上指东方;朱江,现在的洙塘,它在洪明桥的东面,既通海盐又通平湖。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