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硖石像个魔咒困扰着我。在辽阔的杭嘉湖平原长大的我,看山的机会不多,对山峰怀抱着莫名的憧憬。恰巧在距嘉兴二十来里路程的海宁硖石竟有东山西山两座山头,尽管山不是很高,就几十米的海拔,然在我看来,足以堪称神迹了。硖石有两山夹一水的地貌
一直以来,硖石像个魔咒困扰着我。在辽阔的杭嘉湖平原长大的我,看山的机会不多,对山峰怀抱着莫名的憧憬。恰巧在距嘉兴二十来里路程的海宁硖石竟有东山西山两座山头,尽管山不是很高,就几十米的海拔,然在我看来,足以堪称神迹了。硖石有“两山夹一水”的地貌,河为市河,连接运河和钱塘江水系,绵延不绝。 随着阅历的见长,由对山川地理粗浅理解转向对社会人文的关注。在江南,名人数不胜数。俗语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然而,在江南,恐怕这样说来并不确切,常常是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方言,习俗,地域个性文化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也许这源于历史,人口的迁徙,文化的流变,也许更深层次的源于地理环境,人们的生存条件。 不是有言“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吗?譬如嘉兴平缓的土地和相对富足优越的生存环境,养育了人们安逸、平和和精致的生活习性,于是培育了“五芳斋”“无角菱”等特产,也溢出“安逸”的气息来。连玩鸟也玩出了色彩和花样,把习性温和、喜欢群居的鸟儿黄腾(俗称十姐妹)培养了专供打斗的鸟儿,还时不时举行比赛。而海宁山水夹持,更有钱塘江的汹涌澎湃,那么将滋养了怎样的一方人群呢? 为此,我惊异了!还真是人杰地灵的渊薮。随便一查,海宁的名人从三国的陆逊开始至当今一长溜出类拔萃人物的名字,不下百人。在这里,我不说国学大师王国维,不说查良镛(金庸先生)以及他们显赫的家族。也不用说其他的海宁名家们。为了和硖石的东山和西山呼应,我单想叙述蒋百里和徐志摩两个响亮的名字。 一位堪称我国兵学兼国学泰斗,一位是我国浪漫诗歌文学的巅峰。在民国那个时局黑暗如磐,民众陷于战乱苦难,颠沛流离的岁月里,而两颗双子星座闪光耀眼,我们民族的骄子。而且,同为乡人,两人深厚的友情也非同寻常,动人心魄。记得徐志摩在创办新月社时,蒋百里鼎力相助,徐志摩穷困潦倒时,蒋百里把北京寓所的钥匙给了徐志摩,让徐志摩出售了安度经济危机,甚至当蒋百里因为反蒋被捕入狱时,徐志摩打好铺盖并呼吁社会精英人物要和蒋百里一起坐牢,以致于老蒋也深感压力。两人都是登峰造极的人物,历史功绩,享誉八方,两人的共同点都秉承了中华文化的优良品质,都学贯中西,在各自的领域里,犹如两座山峰,让人仰望,并且两人血脉里都奔腾着钱塘江的激情和民族不屈的气节,有目共睹。 我们回到主题,硖石的两座山,东山和西山虽则不高,但背靠钱塘江,面向北面突兀地起立在广袤的杭嘉湖平原上,林木葳蕤,东山的智标塔和西山的紫薇阁遥遥相望,两山间林鸟穿飞,啼鸣应和;蜿蜒而来的市河熠熠泛着阳光,而山脚下则是欣欣向荣颇具规模的海宁的中心城市硖石镇。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蓬勃发展着,以皮革市场和钱江潮闻名天下。呵!这方挺立潮头的人民,这块五彩缤纷的土地,让我不能不揣测这里是否聚拢和汇集了天地灵气之精华! 唐代大家刘禹锡《陋室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神仙和神龙毕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心灵图腾和精神寄托。山岳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中有着很重的分量,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敬畏自然,热爱山水也象征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智慧。于此,我突然想到,是否可以用西山比喻为徐志摩的话,山边还遗存有徐志摩的最终的归宿,一丘坟茔。那么,是否也应该让蒋百里象征那座东山。据称蒋百里性喜梅花,为夫人起名“左梅”,曾经在硖石的东山西麓购了几亩地,种梅200多株,名为“梅园”,以此纪念他们的异国恋情。 如此,两位人物将伴随家乡的山水永存,事实上这两位人物也一直活在我们民族的记忆里,铭刻在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上。于此,些许成全了我的标题,我想这就算叙述吧。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