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钟立桥

2019-02-22 09:55 作者:吴松良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踏上去钟立桥探访的路,心里充满了对钟立桥的神秘之意。穿过澉浦古镇的小街,车子在澉浦古镇南门外的钟立村密集的农民小楼间穿行,七绕八拐,幸亏有土生土长的吴焕文老师带路,这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站在钟立桥上,同行的朱积良老师感慨道:钟立桥没有我

  踏上去钟立桥探访的路,心里充满了对钟立桥的神秘之意。穿过澉浦古镇的小街,车子在澉浦古镇南门外的钟立村密集的农民小楼间穿行,七绕八拐,幸亏有土生土长的吴焕文老师带路,这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站在钟立桥上,同行的朱积良老师感慨道:钟立桥没有我心目中想象的高大模样。对于他的遗憾,我产生了很强的共鸣。确实如此,钟立桥非常小,小得几乎不能称为桥。吴焕文老师先前就在桥头那所小学教书,他清楚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钟立桥还是木板平桥,两侧石垒的桥台上架着三块厚实的木板,每块木板宽大约四十厘米,长三四米,木板与木板之间用铁耙钉固定。两三年后的一天,人们运来了几乎与木板同宽长的三块花岗岩石条,将木板换下。如今,桥面上覆盖了水泥,只有仔细去观察才能发现桥下那老旧的石板。而桥的另一侧有人在水面上悬空修建了一间瓦房,据说当初是开杂货店的,而现在已是人去楼空。更早的时候,桥头有一座小庙,如今已根本看不到庙的痕迹。其实,此桥是不可小觑的,只有真正去了解了这座桥所处的位置和桥名的来历,就觉得很有些意思的。很多澉浦人对钟立桥心怀敬意,说起钟立桥会津津乐道。

  古澉浦码头始建北宋,南宋时位于杭州湾出海口的澉浦成为畿辅之地,繁华的澉浦码头吞吐着国内外四面八方的货物,澉浦城是海河联运的中转站,商贾云集,繁华又喧闹。在城与码头之间有一条小河,是修筑海塘时就地取土挖掘而成,当地人称这小河叫塘河,河面不宽,却也缺不了桥的沟通,钟立桥就是处于这样的位置上,它南连黄道关码头北接澉浦街市。先前,站在钟立桥上北望,澉浦城清晰可见,而海堤和码头近在咫尺。如今,农家小楼挡住了北望的视线,因为泥沙淤积、海涂围垦,海水也已退位于两公里之外。

  江南水乡河道纵横交错,桥梁随处可见,桥名五花八门,但钟立桥这样的桥名有些特殊,它竟然来自于神话传说和现实传说两个版本。

  先说神话版。在澉浦城北门大街的惮悦寺内有一老一少两个和尚,老和尚本领高深莫测,小和尚童心未泯。一天,两人打坐念经,突然老和尚告诉小和尚说是海边氽来一只金钟,让小和尚去捞上来,结果贪玩的小和尚不但不信,也懒得去海边看个究竟,只在外面玩够了才回到庙里交差,气得师傅连连叹气。后来,老和尚又说海上氽来一只银钟,小和尚还是不信,仍然在外面玩够了返回交差。直到第三次老和尚说海上氽来一只铜钟,将信将疑的小和尚才匆匆赶到海边,果真看到海面上有一只飘浮着的大铜钟,他拔起一根茅草穿进钟钮,把钟系在河边,然后返回庙里叫来师傅准备将铜钟抬回去,不想师傅法力无边,拔起一根芦苇棒插入钟钮一挑,铜钟已稳稳地立在身后的桥上,于是,这座桥便被人们称作了钟立桥。

  然而,这样的传说似乎过于玄乎,所以我更相信现实版的传说。应该说从澉浦码头开埠后钟立桥就可能已经存在,但那时候这桥并不叫钟立桥,具体叫什么名字无从考证。有关钟立桥桥名的来历要从杨梓说起。“澉浦镇从唐开元五年置镇,吴越国时置镇遏使,宋初置市舶场,设市舶官,南宋时发展为通海巨镇,元初,海商往来更盛,”至元十四年,中央在澉浦设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市舶司,相当于现在的海关,而当时,在浙﹑闽地域只有泉州﹑宁波﹑上海﹑澉浦四处港口设立市舶司,足见澉浦港的地位。而澉浦港市舶司的负责人是福建安抚史杨发,当年,他的儿子杨梓随家人迁来澉浦。杨梓在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随军兵征爪哇,胜利归来,以功受封为安抚总使,官至嘉议大夫、杭州路总管。应该说杨梓在官场算是混得不错,然而他另有爱好,喜欢音乐研究,并独创一派,形成南戏海盐腔,流传百世,成了当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梓在研究音乐的同时,也时刻关注民生,海盐历来深受海潮浸淫之害,“钟之神,关乎民之戚休也。”于是,杨梓从日本进口铜料铸成巨钟,准备置于澉浦城内北门大街的禅悦寺内,以“镇一城风水”。铜钟来到了澉浦码头。钟很大,高达二米,重达5480斤。这是澉浦一方百姓生活中的大事。这天,澉浦城万人空巷,方圆几十里的百姓赶来码头一睹铜钟风采。在那个主要依靠手抬肩扛运输的年代里,这沉重的铜钟给人们的搬运出了一个难题,人们走走停停,艰难前行。前方是一座小桥,无奈这钟的庞大沉重与桥的小巧单薄形成强力的反差,巨钟一时无法过去。可以想象当时那些搬运巨钟的人们挠头的样子,巨钟立于桥上一时进退两难,然而,在经过长久的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后,在人们的一片呼喊声中,智慧战胜了困难,巨钟安全过桥,最终运达目的地禅悦寺。然而,那巨钟经过小桥时那惊心动魄的情景和搬运工们作出的努力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久久无法平静、不能抹去,人们听到那从惮悦寺传来的平安的钟声,就会想到这大钟的来之不易,于是人们将小桥改名为钟立桥,以纪念这难忘的一幕。

  然而,非常遗憾,除了传说之外,我却找不到有关钟立桥的任何资料。尽管史料中不乏有关杨梓和铜钟的介绍,却没有钟立桥的片言只语,钟立桥好象当初根本没有存在过,甚至离我们最近的清光绪《海盐县志》中也没有钟立桥的记载。

  这桥似乎已没有什么可说了,而有关铜钟的故事还将继续。铜钟运抵禅悦寺后悬于惮悦寺钟楼,钟楼楼高六丈,钟声声震十里,成了澉浦的标志,并成为当地一大名胜,俗称“禅悦疏钟”。明正德进士梁有诗云:“禅悦钟声出海城,紫烟苍霭晓冥冥。梦回高枕湖山下,不是枫桥夜半声。”

  时间推进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狂热的人们将钟楼拆了,铜钟被弃一旁,后来县物资局派人将铜钟运往上海冶炼熔化了。近来,有关杨梓是否从日本进口铜原料在国内铸造,还是在日本铸成后运回澉浦发生争议。据陶维安老先生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接待了一个来自日本的佛教代表团,而代表团来海盐的目的就是希望一睹铜钟的尊容,所以陶维安老先生认为这铜钟是在日本铸造而成后运来的,他说:代表团的行为表明当年铸造铜钟在日本。而相当一部分人坚持传统的话法,即进口铜原料在国内铸造,这大概原于资料中说的“元中大夫杨梓以倭铜铸成”这样的文字记载。本来这个问题完全可以从铜钟上的铭文和落款中解开,但随着铜钟在高温中溶解时升起的一股青烟,便成了飘向空中那抓不住,看不清的谜团。

  站在钟立桥上,高高的海堤挡住了视线,我想象着海堤外被围垦的滩涂,那里长满了长长的芦苇,穿过葳蕤枝叶,钱塘江的浪涛声隐隐传来。桥的另一头,墙根下一群上了年纪的老人正享受着阳光洒下的温暖,他们缓慢的说笑中荡漾安逸。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