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兴城内的天宁寺街是建国路西侧的一条小街。它东起建国路,西至少年路,全长三百米左右,宽二至三米。 街的得名是因为这里曾有一座天宁寺。相传西汉辞赋家严助宅就在街北侧,唐代时建成了寺院,宋代时定名为天宁寺,寺中曾有宋徽宗的题词。现在辅成小学的校
嘉兴城内的天宁寺街是建国路西侧的一条小街。它东起建国路,西至少年路,全长三百米左右,宽二至三米。 街的得名是因为这里曾有一座天宁寺。相传西汉辞赋家严助宅就在街北侧,唐代时建成了寺院,宋代时定名为天宁寺,寺中曾有宋徽宗的题词。现在辅成小学的校园里,还有严助墓——占地约两千平方米的一个大土墩。土墩上没有墓穴,只是绿树成荫,满墩碧草。 上世纪50年代初,天宁寺尚存大殿,供奉菩萨,有善男信女烧香拜佛。大殿后面两旁的廊庑,办了一所小学(天宁寺街小学)。这所学校,在1949年5月嘉兴解放之前,名为“第五保国民学校”,当时有357个学生,11名教职员工。1951年,小学撤并,教室就成了当时的省立二中(今嘉兴一中)学生宿舍。 天宁寺街南的居民房子,原先南面临河,这河就是倾脂河。河水从北市河流过来,流过孩儿桥,往西流向平家弄南侧,在平家弄口折向南流去……当年,塔弄里的嘉兴医院专供院长夏振文出诊的小汽艇,就停在医院北墙外的倾脂河中。倾脂河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淤塞了。所以,建国路、天宁寺街口的孩儿桥形同虚设。弄口对面人民银行储蓄所南墙外,有个公共河埠头,提醒人们,这里曾是倾脂河的入口。 天宁寺街现在的秀洲区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及后面的房子,原先是市电影管理站。上世纪70年代,在天宁寺街中段的北面有一个小院子,当时是教育系统的住房,里面住了好几户人家。前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现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副校长许田先生就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许田先生毕业于嘉兴市实验小学,他曾是美国耶鲁大学遗传学系副主任。2018年4月,他放弃耶鲁大学终身教职,全职加入中国西湖大学。 天宁寺街西头右手转弯,现在的少年路343号那块地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嘉兴教育局教研室所在地。那是一排日本式的平房,清水砖墙,周围树木茂密。据嘉兴市实验小学(前身是抗战时期的“嘉兴县立模范小学”,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定名为“嘉兴县湖光镇中心国民学校”)1946届的毕业生夏传浩先生回忆,在抗战期间,那排平房为当时的日本人所居住,门前悬挂着太阳旗。行人路过此地,一定要向太阳旗鞠躬,不然哨兵就大声训斥,甚至放吐着血红长舌头的大狼狗来咬。许多家住荷花堤一带的学生到精严寺街口的学校去,这里是必经之路,但是大家宁可绕道建国路、中和街,为的是不愿意向太阳旗鞠躬。 夏先生又回忆,当时日本平房里的小孩趾高气扬,看见中国小孩就欺负。他们每天从精严寺街口的校门口经过。于是,高年级的中国男孩们,好几次看准机会,十几个人一拥而上,把几个小日本鬼子打得哇哇叫,几次教训以后,那些小日本鬼子才收敛一些。这些日式平房,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拆除,但日寇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 随着建国路华庭街的建成,天宁寺街只剩下西面一段,而且面目大变。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华庭街中心的那顶白色“大伞”,只有老嘉兴才知道,这里是曾经的天宁寺街。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