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大儒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子,学者尊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王阳明出身世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王阳明出生时有一段传奇故事,因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来孩子,故取名云。但他到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后经高僧点拨,改名守仁后,
![]() 明代大儒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子,学者尊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王阳明出身世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王阳明出生时有一段传奇故事,因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来孩子,故取名云。但他到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后经高僧点拨,改名守仁后,便能开口说话。可见他禀赋并不聪慧,学问全凭后天刻苦努力得来。 王阳明幼年曾随父寓居桐乡大麻徐家场。那时候,他父亲王华应聘设馆于大麻徐家,直到明成化十七年(1481)高中状元后才离开大麻。那段时期,王阳明只有六至十岁,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读书。由于王华家教极严,因此孩子的学业进步很快。 王阳明十岁时候,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父亲会友作诗,当长辈们还在构思,小阳明却已抢先一步完篇:“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皆惊叹,又让他当场再作了一首蔽月山房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足见他年纪虽小,却在大麻读书的几年中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后来,王阳明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尤其是他创“心学”,从事教育,而成为一代宗师。他的多方面成就至伟,因此能名垂青史,入祀孔庙。 中华民族向来有为名人贤者树碑立传的习惯,以示景仰和纪念,明代此风尤甚。余姚“瑞云楼”是王阳明的出生地;在江西,人们在他奉旨赴任途中的病殁处建亭,刻石记为“王阳明先生落星处”;在大麻,桐乡人也为他立碑,叫做“阳明先生读书处”,又建造锦香亭(即王华当年设馆处)。 徐家场的碑和亭,建于明中期而毁于明末之战乱,早已成为历史的过眼云烟。但王阳明读书的事迹,却一直在大麻一地流传至今。 王阳明行草手札,上海图书馆藏。款署“守仁”,钤有“阳明山人之印”及“流传在海昌张渭渔处”旧藏印。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