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潜心翰墨志弥坚 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进县文化馆工作不久,有一次去湖州参加嘉兴地区书画工作会议,遇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向我打听江蔚云先生的情况,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桐乡著名画家刘雪樵先生。他那
潜心翰墨志弥坚 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进县文化馆工作不久,有一次去湖州参加嘉兴地区书画工作会议,遇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向我打听江蔚云先生的情况,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桐乡著名画家刘雪樵先生。他那充满回忆神情的叙述,使我更多地了解到江蔚云先生书法创作上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在之后的20多年里,由于工作关系,我与江先生一直保持书法艺术上的交往。 江蔚云先生,原名禄燦,字印舸,号怀云、晚耘、晚莺等,擅长书法,正、草、隶、篆四体俱佳。他个子不高,平顶头发,长方形的脸型,一副浓眉大眼。他很健谈,说起话来声音洪亮、爽快而有力。他为人正直、坦荡豁达、博学多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蔚云先生为自己的书斋取名“阳波阁”,句出《庄子》:动而与阳同波,表达了他上善若水、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每次到西塘去出差,我总要登门拜访,在“阳波阁”倾听关于他丰富的生活经历与文化艺术人生。 少年时期的江蔚云,幼承家学,他天资聪慧,在父亲的教诲下,读诗习书,对传统文化用功尤深,特别是在古诗词方面,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天赋。他曾先后就读于西塘第一小学、第四小学,西塘高等小学、文水中学和嘉兴秀州中学等,后又转入上海湖州旅沪公学,在父亲生前好友沈禹钟先生的举荐下,于1934年赴上海正风文学院求学,师从著名词学家陈彦通和著名书法家王蕴章先生,在那里,他学习并掌握了《诗韵》、攻读研究了杜甫、李白全集等名人诗作和《宋词选》及宋代吴梦窗、张玉田、周邦彦、苏轼、辛稼轩等词家作品。在做诗填词的同时,浸淫翰墨,搜集并潜心揣摩和研究我国传统书法艺术,如甲骨文、钟鼎、散氏盘、石鼓文、曹全、史晨、礼器、张表、张迁、石门颂、黄庭经、司马景和妻之铭、孙过庭书谱、杨沂孙、吴大徵等大量历代名人碑帖,孜孜不倦、辛勤耕耘,与书法艺术和古典诗词结缘,打下了扎实的文学艺术基础。当时上海望平街一带是各地著名书画家云集之地,如清代遗老郑孝胥、陈增寿以及享有盛名的“三吴一冯”(即吴昌硕、吴湖帆、吴一峰及冯超然)等都在那里,他们大多以出卖书画为生,江蔚云先生也经常去那里与他们交游。两年后,他大学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回到西塘后,江蔚云先生曾一度在魏塘任教,后又在陶庄协助父亲管理江鼎升酱园。在经商的同时,他对于中华传统文学和书法艺术的追求和研究丝毫没有松懈,他常和镇上前辈文人陆炳琦、陈觉殊、郁世烈、顾思义等以诗词酬和。 ![]() 江蔚云与顾锡东在梅花庵合影 抗战时期,为了避难,他随父亲辗转上海,居住在康定路632弄116号。期间,他时常驻足笺扇店、荣宝斋、九华堂、朵云轩、王星记等书画店铺。或观摩名家字画,或购买名人字画作为收藏。在那里他结识了童心如、黄葆铖、沈尹默、单晓天、方介堪等一批沪上著名金石书画名家,向他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并开阔了眼界。1945年,抗战胜利后,江蔚云先生再次从上海返回老家西塘,主要从事商业工作,他生活简朴,不嗜烟酒,书写阅读之外,爱听评弹、昆曲。与此同时,他从未间断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研究。他广交艺友,如北方文艺界负有盛名的罗复堪、胡佩衡、徐石雪,以及当时居住沪杭地区的金梁、余越园、黄宾虹、高野候、邓散木、韩登安等书画、篆刻名流,同他们保持书信交往。其审美能力和书法创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的隶书楹联作品就曾荣获嘉兴地区书画展评一等奖。十年浩劫,传统书法艺术受到禁锢,然而,江蔚云先生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在家里,他静静地读帖、悄悄地练字。“文革”中,有人“请”他抄写大字报,他忍辱负重一边抄写一边不失时机地练习书法“内功”,体现了一位老知识分子宠辱不惊、泰然处之的气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