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江成之:当代浙江印派的“中流砥柱”(2)

2013-03-04 10:21 作者:朱梁峰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一个七十年的愿望 2月25日晚,周建国刚从台湾回到上海。他这次来拜访老师,主要是汇报这次台湾之行的学术交流。这不免勾起了江成之一个埋藏了70年的愿望,而徒弟的这次交流,也算是完成了愿望的一半。 1943年,江成



  一个七十年的愿望

  2月25日晚,周建国刚从台湾回到上海。他这次来拜访老师,主要是汇报这次台湾之行的学术交流。这不免勾起了江成之一个埋藏了70年的愿望,而徒弟的这次交流,也算是完成了愿望的一半。

  1943年,江成之拜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王福庵为师。王福庵除了教江成之刻印外,还教他鉴印藏印。如遇到藏家准备出售藏印时,江成之先拓一份印蜕,请福庵掌眼审定并代为挑选。

  有一次,江成之得到一方黄牧甫刻的“潘衍桐印”,后经老师鉴定为真品。对于这方昌化石的印,江成之喜爱至极,摩挲赏玩,朝夕与共。但不多久,王福庵通知要他去,有事相商。老师取出同行曾绍杰先生的信给他看。曾先生在信中说,他之前得到了黄牧甫所刻朱文“峄琴”印,似为真品,求福庵鉴定。同时听说江成之收藏的“潘衍桐印”和“峄琴”正好是一对,愿以旧青田、白寿山各一方作交换,且求福庵能玉成此事。

江成之(后排中)与钱镜塘(左一)、叶潞渊(左三)、钱君匋(右三)、高式熊(右二)(1978年)

  江成之碍于老师的面子,只好割爱。不过他也知道曾先生篆刻造诣很深,对黄氏刻印尤有研究,“总算完成了一件好事,结了一次金石缘”。但可惜的是,一直没有当面见到曾绍杰,也没有机会求教于曾先生。1949年之后,曾绍杰到了台湾,就更加没有机会见面了。1985年,江成之还在《西泠艺报》上刊文回忆这段往事:“我真的想望,有朝一日,海峡两岸的篆刻家们,能聚首于西泠,各展所藏,摩挲欣赏,共相切磋探讨。我相信这种想望,终必会实现的。”

  1988年,曾绍杰离世,从此江先生期待与曾先生相见的想望再也无法实现了。而随着江成之年事渐高,身体也大不如前,海峡两岸切磋探讨的愿望,就落到了弟子们的身上。

  半个月前,周建国等“浙派”三名传人随团前往台湾。本是无心之举,却受到了台湾篆刻界的隆重欢迎。不仅举行欢迎晚宴,还多次进行了学术交流。台湾印人对周建国说:“大陆来的篆刻交流也有过多次,但‘浙派’一脉却是第一次来台。‘浙派’讲究传承,讲求守成,这与台湾篆刻界是相通的。”

  当周建国将这些见闻说与老师听的时候,江先生肌肉已完全僵硬的脸上,难得泛起了点点笑容。当说起双方的一些学术交锋时,江先生听得很仔细,有好的观点,不时“嗯嗯”地表示赞同。同时他也询问了一些篆刻界老友在台湾的情况,以及传承脉络。更多的时间,他的眼睛望向远方,那里有属于他们的“理想国”。
顶一下
(1)
25%
踩一下
(3)
75%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