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未办过个人画展 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后期,长期伏案作画,何钟台的眼疾日渐严重,一度连走路都要人扶,被迫搁笔。 为了治疗眼疾,他去北京就医,住在姐姐家里。姐姐何韵兰曾是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北
从未办过个人画展 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后期,长期伏案作画,何钟台的眼疾日渐严重,一度连走路都要人扶,被迫搁笔。 为了治疗眼疾,他去北京就医,住在姐姐家里。姐姐何韵兰曾是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北京市女美术家联谊会长,姐夫刘勃舒是徐悲鸿的关门弟子,曾任中央美院副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在这个氛围里,他如鱼得水。眼疾渐愈后,他几乎每周都去看画展,不管是正规学院派画作,还是798的先锋作品,他都有兴趣观赏。“有些太过先锋我也接受不了,但给了我灵感。相对于浙江的偏于传统,北京的开放和兼容并包非常可贵。” 如今,他笔下人物渐少,花卉依然繁盛,尤其是梅花,早已脱离了写实的枝叶结构,不再追求科学性,转而追求画理的合理性,充满了傲骨铮铮的力量,现代感的框架式构图和西画中的平面构成也更多见,甚至在一些梅花的枝节曲折中,能让人感觉到他喜欢听的纯音乐曲调。 他依然喜欢在冬末春初去赏梅,但不再写生,梅花的印迹已经幻化为更精神化的符号。近年来,他开始思索水墨画中水分的学问,传统的“墨分五色”之外,细钻下去还会有更多韵味,并且运笔速度的徐急快慢都有讲究,各有意趣。 他说:“人可以老,心不能老,但不管怎么变,总不能脱开中国的土壤。” 作画半个多世纪,何钟台拿了无数奖项,曾连任3届嘉兴市美协主席,但至今仍未办过画展,也从未出过画集,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对他的评价第一点就是“低调”。 他的弟子,现任嘉兴市文化馆馆长、市美协主席马学文用“德艺双馨”来形容他,他说,老师画过油画,后来专攻国画,他画风多变,而且题材很广泛,水平也高。他的姐姐、姐夫在中国美术界地位那么高,他从来没有主动说起过。 嘉兴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周福明也认为“何老为人低调随和,没有架子”。不少人都劝何钟台办画展,他自己也在考虑是否该将毕生作品做个整理展示,但他“总是不断否定之前的作品,总想展示新东西,常觉得精品佳作不够多,还不够格办画展”。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