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话】 他没有要求我们像他一样 记者:张宗祥先生的家庭教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张玖:父亲并不会盯着我们学校的学习成绩。他总是把握大的方向,比如他对我们说:做人一定要好。在他看来,只要做人做好了,其他
【对话】 “他没有要求我们像他一样” 记者:张宗祥先生的家庭教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张玖:父亲并不会盯着我们学校的学习成绩。他总是把握大的方向,比如他对我们说:“做人一定要好。”在他看来,只要做人做好了,其他成就的高低并不重要。所以他没有要求我们像他一样。大姐张珏高中毕业后,父亲认为女孩子读到高中就差不多了,想让她工作,母亲坚决不同意,一定要男女平等,所以父亲让她读了贵族学校沪江大学。可能这件事对父亲教育孩子的影响挺大的,后来他在教育上一视同仁。 张耕:小时候,看到爷爷在写毛笔字,觉得很好奇,于是他就教我写字。可是我坐不住,写了几张就往外跑。后来爷爷就给我父亲写信说了这个事情,并建议说,孙子似乎对文学方面不感兴趣,建议学理工科。还有一次,我玩的时候不小心弄断了爷爷的拐杖,当时很害怕,不敢承认,偷偷放在了门背后,就坐车回了上海。后来爷爷又写信给父亲,认为我应该诚实,不要因为害怕而不敢承担责任。我们小辈的名字都是他取的,比如我属牛,名字就叫“耕”,徐洁属兔,名字就叫“洁”。看似不管我们,实际上却又无微不至。 记者:张宗祥先生似乎来海宁的机会并不多。 张玖:从我懂事起,他似乎是没有回过海宁。我小时候就回过两次,一次是两岁时奶妈抱着回去的,另外一次是抗战胜利后,随妈妈和八哥去整理父亲的32只书箱。但是他对家乡的人和事都很关心。徐志摩和他父亲(徐申如)的墓碑都是父亲写的。在写徐志摩墓碑时,他一时想不好怎么写,辗转许久,才写下“诗人徐志摩之墓”。多年之后,他还跟我说起这件事情。 张耕:至今海宁当地还有不少爷爷留下的墨迹。仓基街56号的故居是1926年建成的三楹两层西式砖木结构,楼后有天井。这幢小楼,抗战前的逢年过节,爷爷偶尔回来住几天。每当这个时候,海宁当地的住户都会来向他求字。爷爷也往往来者不拒,不收一分钱。后来他长居杭州,这边的老房子就成了人武部的宿舍。他还是挺想为家乡做一些事情的。 ![]() 张宗祥之女张玖(朱梁峰 摄) |
- 上一篇:嘉善历代名人--盛懋
- 下一篇:嘉善历代名人--盛著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