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宗祥之孙张耕 记者:他一生笔抄不辍,校补古籍9000余卷,特别是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可以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流传有着巨大的贡献。 张玖:文澜阁《四库全书》历经战乱,虽经过补抄完成了部分,但剩下的
![]()
张宗祥之孙张耕
记者:他一生笔抄不辍,校补古籍9000余卷,特别是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可以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流传有着巨大的贡献。 张玖:文澜阁《四库全书》历经战乱,虽经过补抄完成了部分,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于是父亲在任浙江教育厅厅长之后,决定利用自己在京师图书馆的人脉完成这项工作。他先奔走募捐,其中一个原则就是,非本省人的捐款不收。然后派学生前往北京抄写。历时两年,未用公家一纸一墨,使江南有了一部完整的《四库全书》。 张耕:爷爷晚年,仍然夜以继日地抄书。每天,除了中午的一两个小时他会在躺椅上看会小说休息一下,其余时间几乎都在抄书。而且他抄书不是一行一行抄,有时从四个角上往中间抄,有时从中间往四个角上抄,同时还能与别人聊天下棋。大姑妈张珏有一首诗就是写爷爷抄书:四五十年事抄校,每从长夜到天明。忘餐废饮妻孥笑,耐暑撑寒岁月更。 记者:当年张宗祥先生坚持不去台湾,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 张玖:解放前夕,父亲的学生陈布雷,劝他先去广州,再去台湾,父亲说“我不做白俄”,坚持不走。当时有人提出把他主持抄补的文澜阁《四库全书》运到台湾,他又说:“这要浙江父老同意。”因为当时抄补文澜阁《四库全书》非政府出资,而是浙江各界人士捐款。解放后,陈毅找到父亲,希望他能带头从中国农民银行辞职,他二话没说,带着一家到了杭州。他很感慨,漂泊了大半辈子,终于可以在杭州安定下来了。 他一辈子没有住公家的房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想麻烦政府。空出来的公房也可以给更加需要的人。 张耕:爷爷去世前,他珍藏的一些古籍善本和抄本就都捐献给了图书馆。还有他珍藏的玉器字画,除了有上款的,也全部给了博物馆。其中,仅30多幅黄宾虹书画,在今天看来就是天价。如今我们家中只有几件爷爷的作品,留作纪念。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袁培德摄影/翻拍) |
- 上一篇:嘉善历代名人--盛懋
- 下一篇:嘉善历代名人--盛著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