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朝着紫衣 暮穿囚服--记清朝官员、王店人李维钧

2014-04-08 13:41 作者:梅晓民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清朝雍正年间,官场上出了个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物,因为首创清初重要税制改革摊丁入亩,他先是被皇帝封为直隶总督,不到一年又被打入大牢,真是朝着紫衣,暮穿囚服,其命运犹如过山车一般直上直下,这位传奇人物就是王店镇的李维钧。 李维钧(1662-1727),字裕

  清朝雍正年间,官场上出了个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物,因为首创清初重要税制改革“摊丁入亩”,他先是被皇帝封为直隶总督,不到一年又被打入大牢,真是“朝着紫衣,暮穿囚服”,其命运犹如“过山车”一般直上直下,这位传奇人物就是王店镇的李维钧。
  

  李维钧(1662-1727),字裕山,号遯麓。他出身在梅里(现王店镇)史称“梅溪李氏”的一户名门望族之家,其父亲李明嶅是曾任福建省左田县教谕的清代贡生。

  李维钧的仕途算得上是顺风顺水,从康熙三十五年(1696)由贡生(秀才中成绩优异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选授江西省都江县知县后,历任知县、知州、刑部员外郎、江南道监察御史、直隶守道等职,雍正元年(1723)经年羹尧举荐,又被提拔为直隶巡抚。雍正二年,由幕僚协助,李维钧成功地在直隶省首创清初重要税制改革“摊丁入亩”,得到了雍正皇帝的青睐,任命他为首任直隶总督(清代地方最高级长官,相当现在的省委书记)。因为清初建制的直隶省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以及河南、山东的一部分,是地处京畿要地的一个重要省份,所以直隶总督被称为“疆臣之首”。

  清朝初期,刚刚入关的满清皇室贵戚和大小官员贪婪地到处跑马圈地,土地成了在权贵之间进行交易的商品,而离北京最近的直隶被圈地最多,造成了该省很多百姓失去土地,但这些汉族穷苦百姓却还要缴纳按人头计算的“丁税”。圈占了大量土地后成为地主的满清贵族却只需做做样子,缴纳很少的税甚至不交税就能过关。这种极不公平的做法,已经严重影响到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还算清明的雍正皇帝虽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却苦于一时无计可施。李维钧看准了这个机会,创造性地提出了“摊丁入亩”这个大胆想法并付诸实施,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摊丁入亩”又称“摊丁入地”、“地丁合一”、“地随丁起”等,其做法是将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的标准改为各类杂赋丁税银都摊入田赋统一征收,这种既抑富扶贫又保障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办法,是清代赋役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据史料记载,雍正元年七月,李维钧上疏雍正皇帝,奏请将直隶丁银摊入田粮,经户部讨论研究后原则上同意了他的想法。十月,李维均又上疏雍正皇帝,将在直隶实行“摊丁入亩”的规划作了详细说明,提出土地按质量分为三等,丁银按地亩等级摊入的原则,还按户部的要求,将摊征收成的计算方法做成图册上陈,雍正皇帝看了后大喜过望,即刻批准了李维钧的税制改革请求,同意率先在直隶试行,取得经验后再升为“国家项目”逐渐向全国推广。

  “摊丁入亩”税制改革从雍正初年开始,直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结束,历时50多年。它的主要好处是按照土地多少来征税,废除了长达两千年的人头税,这样一来,使得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而无地、少地的农民负担则相对减轻,既限制或缓和了土地的兼并,又改变了赋役不均的不公平状况。当然,最实惠的还是朝廷,据资料显示,与康熙五十年相比,摊入田亩后朝廷的人头税实际收入约增长了十倍。同时,政府也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进步。李维钧靠着这个功劳而一举成名。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