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今围棋名局鉴赏》(人民体育出版社)赵宝林插画 周懒予约生于崇祯三年(1630),其祖父周慕松下得一手好棋,懒予五六岁时就喜欢坐在边上看他下棋,经耳濡目染,逐渐懂得了围棋的攻守应变之法。几年下来,周懒予己
![]() 《古今围棋名局鉴赏》 (人民体育出版社) 赵宝林插画 周懒予约生于崇祯三年(1630),其祖父周慕松下得一手好棋,懒予五六岁时就喜欢坐在边上看他下棋,经耳濡目染,逐渐懂得了围棋的攻守应变之法。几年下来,周懒予己精通棋艺并小有名气。郡国公卿(诸侯国及“三公九卿”的统称,意为高级长官或有爵位的人)中有好事的人多次拿出银子邀请四方高手与周懒予会棋,懒予竟然每次都能得胜而归,并将所得银两孝敬父母。父母很为有这样聪明的儿子而自豪,从此不再阻拦他外出与人下棋。懒予长大后又迷上了小说,但他是读小说和下棋两不误。和人对弈时,在对手握子思考的时候,他却在埋头看书,等对方投子后,他再抬起头来应棋,然后接着看书。对手常为走一步棋而抓耳挠腮、冥思苦想,而懒予却仍大局在握、从容相对。看小说并不影响懒予对棋局细致的观察,有时局刚过半,他就预见性地向对手说:你将输几路。待棋局终了,所下棋步和他的猜测竟不差分毫。 过百龄是明末棋坛造诣最深、名声最大的棋手,“天下论弈者咸推为宗,奉为国手。”(周筼《采山堂集·周懒予传》)他虽已步入晚年,却尚未遇上可相匹敌的对手。听说嘉兴梅里有一个叫周懒予的年轻人棋艺了得,便邀其交手。对弈时,观战的人将他们两人围得水泄不通。虽然连下十局,两人各有胜负,但周懒予凭着年轻力壮,棋锋锐利,开始占上风,这就是被后人所称道的“过周十局”。通过这次博弈,周懒予领先棋坛己成定局。我国第一位战胜日本九段的棋手陈祖德写作的《过周十局》,讲的就是这件中国古代博弈盛事。 没过几年,山阴进士唐九经邀请天下名手在杭州西湖下棋,当时参加博弈的人中周懒予的名声最大,其他棋手商议后决定联合对付他。开赛后,十几位棋手轮流出场,与周懒予作“车轮大战”。这盘棋共下了十来天,结果还是周懒予获胜。当时两位后起之秀周东侯、汪汉年初出茅庐,棋力强盛,大有雄视一切的气魄,但也在周懒予的强烈攻势下铩羽而归。不过虽然周懒予完胜于众对手,但从棋谱看,每局胜负都在“几微毫发之间”(徐星友《兼山堂弈谱》),可见争夺还是十分激烈的。 周懒予承袭了前辈优秀棋手的良好棋德,棋艺虽高却很谦虚,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德艺双馨”。当他开始与过百龄对弈时,为了表示对前辈的尊敬,几次坚持不肯下先手。实际上懒予当时的棋艺已在过百龄之上,他这么做,许多人不解。有人问他为什么?周懒予说:“虽然我与过先生的棋艺已不相上下,但每次局后复盘时,总觉得自己有许多下得不当的地方,自然还要向前辈讨教。”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