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书画三绝 徐邦达慧眼之练成,离不开父亲的熏陶。章耀说:徐邦达出生在上海,但老家是海宁盐官。他父亲徐尧臣在上海做丝绸生意,做得很大,喜欢收藏书画。徐邦达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看他喜欢,14岁时便为他请了当时
诗书画三绝 徐邦达慧眼之练成,离不开父亲的熏陶。章耀说:“徐邦达出生在上海,但老家是海宁盐官。他父亲徐尧臣在上海做丝绸生意,做得很大,喜欢收藏书画。徐邦达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看他喜欢,14岁时便为他请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李醉石、赵叔孺教他诗词歌赋及绘画。之后,又跟随上海著名书法家、画家、鉴赏家吴湖帆学习书画鉴赏。 上世纪30年代,徐邦达就曾协助叶恭绰和吴湖帆筹办第二届全国美展古画陈列及上海文献展览。“当时他发表了两篇文章,《全美古书画展批评》和《上海文献展览会古书画提要目录》,影响比较大。”此时上海对外开放,汇集了国外以及全国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增加了他的眼光和眼力。“徐邦达为什么能成为鉴定权威?他有古典文学修养,对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古代史都非常了解,他本人书法很好,绘画水平也是一流,诗词成就也非常高。鉴定看起来是一件事,其实是一个综合的能力。” 上世纪40年代,徐邦达已经名噪江南。书画和鉴定双修,这是徐邦达的过人之处。也是这段时间,徐邦达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 而第二次画展,却是在半个世纪之后。1991年4月3日,徐邦达画展在台湾清韵艺术中心举行。1997年7月6日,徐邦达第三次画展在南京金陵艺术馆举行。此时,徐邦达不仅为鉴定大家,也以丹青圣手和诗人之名在业界广为人知。 海宁市作协原主席朱明尧与徐邦达有过几次会面。说起徐邦达的成就,朱明尧颇为佩服:“故宫博物院杨新副院长曾经评价他有3个第一:鉴定古书画最多;古书画鉴定的著作最多;古书画鉴定传授学生最多。” 不过徐邦达很谦虚。1997年,《浙江日报》副主编傅通先请一大批书画名家都写一个“寿”字做《百寿图》,启功、沙孟海、赵无极都在其中。傅通先在南京见到正在办展的徐邦达,“请邦达先生题《百寿图》于书法件右上。徐老展开一阅,未表同意。他说他只是一份子,随即在书法件左下不显眼处写了一个‘寿’字,并署上姓名。”事后,傅通先既有失望感,又钦佩徐老的谦逊。 朱明尧还记得另一件事,“徐老在《七绝·寄明尧乡兄》一诗中写道:‘拙笔何称合三宝,涂鸦勉实梦为真。至心一片深深感,愧把珷玞竟当真。’这是说我将他的书法诗词看高了,因而感到有愧。” 原嘉兴博物馆副馆长沈昌桂,在50多年前与徐邦达有过短暂接触。如今,八十高龄的他对徐邦达的谦虚仍记忆犹新。当时沈昌桂在浙江省博物馆,刚参加工作。“1961年秋天,徐老到杭州开会。省博物馆请他来做鉴定。这么多年,我一直有个印象,他每幅画都能讲出很多道道,却很谦虚。他鉴定黄宾虹收藏的古代书画,大概有100幅,花了3个半天。他说:‘对于徽派书画,我不是很熟悉,鉴定可能有错,你们作为参考吧。’其实当时他已经是古书画鉴定的权威了。” ![]() 徐邦达行书作品 |
- 上一篇:时务俊杰吴之振的一生
- 下一篇:此生已在太虚间(上)--太虚大师纪略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