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脱然潇洒出凡尘 一九四七年一月三日,太虚偕芝峰等去奉华溪口,回到阔别十年的雪窦寺。时雪窦寺住持职,太虚已于前一年夏季交与大醒。太虚在寺中逗留三宿,有不胜废兴之感,作《重归雪窦》诗云:妙高欣已旧观复
七、“脱然潇洒出凡尘” 一九四七年一月三日,太虚偕芝峰等去奉华溪口,回到阔别十年的雪窦寺。时雪窦寺住持职,太虚已于前一年夏季交与大醒。太虚在寺中逗留三宿,有不胜废兴之感,作《重归雪窦》诗云:“妙高欣已旧观复,飞雪依然寒色侵。寺破亭空古碑在,十年陈梦劫灰寻!”颇有怅惘之感。 随后,太虚又游历了早年参学的天童寺、育王寺诸刹,并与芝峰度旧年于阿育王寺。二月二日(丁酉元旦),太虚于延庆寺开讲《菩萨学处》,共讲三日,此为太虚最后一次登台说法,《菩萨学处》无疑是太虚重建中国佛教的绝唱。二月六日,太虚至慈溪普济寺,留甬期间,特地礼谒师祖奘年老和尚,并解下常佩的玉玦,亲为奘老悬于胸前,以为纪念,似有诀别之兆。又作《奉奘老》诗曰:“吃亏自己便宜人,矍铄精神七四身。勤朴一生禅诵力,脱然潇洒出凡尘!”此为太虚最后之诗作,也可视作太虚一生的自我写照。 一九四七年二月十七日,太虚得知弟子福善病讯,于寒雪中自甬至沪,驻锡玉佛寺直指轩。太虚亲为看护,但天意难违,三天后,福善不治去世,年仅三十一岁。太虚对福善所视甚高,不料竟遽然而折,不禁悲从心生,作《恸福善》。太虚不独惜其人,且为上海佛教之开展惜也。 三月五日,太虚于上海玉佛寺主持召开中国佛教整委会第七次常务会议,为抗战胜利后的第一次全国佛教徒代表大会作准备。时整理大致就绪,议决于五月二十七日起,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只可惜,未及开会,太虚便匆匆离世,徒留未竟之事业于后来者。天意如此,如之奈何! 三月十二日那天,太虚为玉佛寺退居、福善之师震华封龛,书“封龛法语”,略谓:“为震华法师封龛太虚老人‘诸法刹那生,诸法刹那灭,刹那生灭中,无生亦无灭。’……卅六年三月十二日在玉佛寺般若丈室。”太虚说法且竟,忽中风旧疾复发。京沪杭甬间弟子,闻讯来集,多方医护,而太虚殆以化缘周毕,竟于三月十七日下午一时一刻,圆寂于玉佛寺直指轩,享年五十九岁,僧腊四十四秋。 一九四九年一月,浙江奉化雪窦山太虚舍利塔修建初成,雪窦寺住持大醒奉大师灵骨入塔。武汉、厦门、重庆、西安、开封、香港、泰国等地也分请舍利建塔,以供世人瞻礼。而太虚的法身舍利,即《太虚大师全书》,也经过印顺、续明等弟子的戮力合作,自一九四八年七月起陆续在上海、香港印行。 “实行大乘佛法,建设人间净土。”哲僧其萎,一代高僧太虚大师一生倡导的“人生佛教”思想,光照千秋,利益后世,绵延不绝。 ![]() 太虚大师与各国友好合影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