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个朝代都会有达官贵人、雅士侠客或因政见不同、或因官场失意找个僻静之处过起隐居生活。明末清初就有不少明朝的官员归隐林下、寄情山水。嘉兴人朱彝尊的堂伯父、曾任贵阳太守的朱茂时就是其中之一。 明朝灭亡后,
各个朝代都会有达官贵人、雅士侠客或因政见不同、或因官场失意找个僻静之处过起隐居生活。明末清初就有不少明朝的官员归隐林下、寄情山水。嘉兴人朱彝尊的堂伯父、曾任贵阳太守的朱茂时就是其中之一。 明朝灭亡后,朱茂时不仕清廷,决意在放鹤洲颐养天年。他把久已荒废的放鹤洲进行重新规划,形成独具江南品位的私家园林,取名“鹤洲草堂”,并自号“鹤洲居士”。董其昌为鹤州草堂题匾,李日华为之作画。项圣谟作的《放鹤洲图》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画上自题: 此洲即唐时裴公美(裴休,字公美)别业放鹤洲也。在吾禾鸳鸯湖畔,荒废久之。朱葵石(朱茂时,字葵石)复筑,以浚以树,将四十年,宛若深山盘涧…… 诗人吴伟业应朱茂时兄弟之邀来放鹤洲后赋诗《题朱子葵鹤洲草堂》: 别业堂成绿野边,养雏丹顶已千年。 仙人收箭云归浦,道士开笼月满天。 竹下缟衣三径石,雪中清唳五湖田。 裴公旧宅松阴在,不数孤山夜放船。 一时间,放鹤洲成为文人雅士云集的名园。就连朱茂时自己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在《鹤洲夜归》一诗中吟道: 秋月清于水,孤舟放鹤归。 不知荷叶露,风卷上人衣。 朱彝尊年幼时就曾在放鹤洲朱茂时的私塾里接受过启蒙教育,很快就显示出了不一般的天赋和才气。他虽不曾做过大官,但他是一个享有词人、学者、藏书家等诸多美誉的大文豪。朱彝尊在清顺治四年(1647)就作诗《春晚过放鹤洲》曰: 问讯裴公岛,春来几度游。 古墙修竹上,潭水落花浮。 烟雨无人境,山泉游鹤洲。 鸱夷今不见,往事问渔舟。 诗中描绘了战乱后的放鹤洲已是一片荒凉萧条。康熙十三年(1674)朱彝尊客居北京郊区时又创作了《鸳鸯湖棹歌》百首,精准地描摹出了故乡南湖畔的风土人情,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景象生动而极富美感。其开篇之作即是: 蟹舍渔村两岸平,菱花十里棹歌声。 侬家放鹤洲前水,夜半真如塔火明。 他在诗的自注里说: 朱希真(朱敦儒,字希真)避地嘉禾,放鹤洲其园亭遗址也。余伯贵阳守,治别业于上。真如塔峙其西。 后来又有诸多文人墨客前来放鹤洲游览。桐乡人吕留良在康熙年间游历放鹤洲时留下过一首《坐鹤洲梅花下》,整首诗清新脱俗,其中“不如生作鹤洲岭畔泥,长与梅花葬魂魄”两句更是荡气回肠。明示了愿作“鹤洲岭畔泥”的希冀,或许他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对梅花的一种挚爱,只是托物言志来阐明他内心的志向和高洁罢了! 放鹤洲在吕留良游历时应该还像模像样,到了清朝中后期,放鹤洲就真正衰落了。但正是这因衰落而造成的僻静却成了清末辛亥志士在此筹划革命的有利条件。据《嘉兴市志》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鉴湖女侠秋瑾从日本回国后,先后两次到嘉兴放鹤洲与褚辅成等秘密会晤,共商推翻清朝的革命大计。此举为放鹤洲又增添了浓重的民主革命色彩。 历史的脚步匆匆而过。2004年,南湖风景名胜区在西南湖边的无名圩原址建设了具有唐代风格的放鹤洲公园,曾经名士云集的古老“放鹤洲”又重获了新生。 |
- 上一篇:徐再思:甜斋之词,如桂林秋月
- 下一篇:吴镇:只钓鲈鱼不钓名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