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国维是真正的国学大师,他且精日文,习英文,深研德国哲学,译过歌德的《浮士德》,第一个把西方人本主义美学介绍到中国来。在翻译问题上,他更不是鲁迅批评的那种嘲笑别人译音的自命为国学家。而且,他明明写着
王国维是真正的国学大师,他且精日文,习英文,深研德国哲学,译过歌德的《浮士德》,第一个把西方人本主义美学介绍到中国来。在翻译问题上,他更不是鲁迅批评的那种嘲笑别人译音的“自命为‘国学家’”。而且,他明明写着“其三”是三个地名。那么,这个“马咱托拉拔拉滑史德”怎么会出现的?是标点上的疏漏,还是什么?王国维没有公开回应鲁迅的批评,内情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鲁迅的批评有更深层的原因。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当假的国学家正在打牌喝酒,真的国学家正在稳坐高斋读古书的时候,沙士比亚的同乡斯坦因博士却已经在甘肃新疆这些地方的沙碛里,将汉晋简牍掘去了;不但掘去,而且做出书来了。所以,要研究国学,便不能不翻回来;……”可见,这里鲁迅第一,是在声讨“沙士比亚同乡”斯坦因这种国际文物盗窃者,揭露大英帝国对中国除了军事、经济侵略之外,还有文化的全面而深入的侵略,痛惜国宝之被劫掠;第二,是在鞭挞那些假国学家的冷漠与无耻;第三,是批评真国学家们之闭门高坐书斋;第四,为王国维的研究竟然是见不着国宝而只能依靠充满错误的转译而愤懑。这就远离了对两个地名音译断句疏漏的挑剔,而深痛于中国文化主权之被侵犯与亵渎,假国学者之昏愚与悲惨,以及真国学家之窘迫与无奈。 表面上,王国维似乎对这些都不在乎,他像一个矿工,更深更广地探掘着、埋头钻研着,不断地拂去蒙在国宝们身上厚重的尘埃,让它们焕发出耀目的光彩,从此不断提升和激发国人的自尊与自信。这与鲁迅的精神完全是相通相合的。 ![]() 王国维手迹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