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古物的精灵--明代嘉兴传奇(七)

2015-07-20 16:10 作者:赵柏田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李日华在嘉兴一边悠闲度日、一边写作日记的八年中,比他年长十岁的董其昌除了在湖南督学任上有过短暂而不愉快的经历外,也正在华亭家中过着同样的闲居生活。

  七、项元汴、董其昌、李日华
  
  李日华在嘉兴一边悠闲度日、一边写作日记的八年中,比他年长十岁的董其昌除了在湖南督学任上有过短暂而不愉快的经历外,也正在华亭家中过着同样的闲居生活。虽然两地之间一夜航船可到,但没有记载可以表明,这两个当世最负盛名的鉴赏家有过任何往来酬酢。应友人项于蕃之请,李日华曾为他画过一张扇面,一六一三年初,项于蕃拿着这把扇子给李日华看时,上面已多了一段董其昌的跋语,在这段题跋中,董其昌把李日华称作当世士大夫习山水画的四大家之一,可见他并没有忽略这个住得离他不远的鉴赏家。

  自视甚高的李日华尽管一眼就看出,董其昌的这一褒扬很是有些言不由衷,客套的成分居多,自己也不是太乐意出现在这份所谓当世官员画家的名单上(名单上有些人他还懒得结交呢),但这一片语只字的评价毕竟来自极受当世鉴赏界看重、号称书画双绝的董其昌,也就不能泛泛处之了,他还是郑重其事记入了当天的日记。

  不相往来并不表示看不到对方的存在,大师之间的相互漠视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重视,在李日华的心目中,官场和艺坛双臻完美的董其昌可称是他那个时代文人、理想生活的一个完美样板。这话他不会当着董其昌的面去说,却时时拿董垂范他的弟子和儿子。六十岁那年,不甘寂寞的李日华结束隐居生活,赴京任尚宝司丞一职,他在写给弟子石梦飞的一封信中,督促弟子和儿子李肇亨不可过分沉迷于书画丹青,而应该把追求功名放在第一位,像当世名士董其昌那样,进取功名实利,入翰林,任皇长子讲官,退享博物清名,成为鉴赏法眼,这样的一生才称完美。要是一个人在仕途上一事无成,即使像当今的文嘉、陈道复成为大画家和鉴赏家,终究还是有缺憾的人生。

  作为紧逼吴门画派而出现的“华亭派”的领衔人物,董其昌一点也没有因为他的前面已有赵孟頫、文徵明两位大师而有丝毫局促。从艺术史脉络来看,前面两根藤就好像为了结出他这颗瓜。时人评他的画,山水树石,烟云流润,论风流蕴藉可为本朝第一,而他的法书、尤其那一手生秀淡雅的小楷,连他自己也十分自负,人称融合了晋、唐、宋、元各家书风,枯湿浓淡,尽得其妙,看他的字仿佛看到云中的龙蛇飞动在腕指间,以致他的书信或随意写下的便条,都会被人们像对待圣物一样去追捧,当然不是他的字里有多少神圣意味在,而是因为拿到市面上马上就能到手白花花的银子,家藏若干年则会有更大的升值潜力。

  就是这样一个当世画坛第一人、古物鉴赏大师,却自称小时候的一手字烂得实在不行,以致十七岁那年去参加郡试,本可因文才出众可列第一,却因字太差,被主考官松江知府袁贞吉列为第二,而把字写得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的一个堂侄董源拨为第一。董其昌说,正是这一挫折让他大受刺激,开始发愤临池学书。先临颜真卿的《多宝塔》,再改学虞世南,以为唐书不如晋魏,又学《黄庭经》、《丙舍帖》等,三年下来,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连近代大家文徵明、祝允明也不放在眼里了。一直到他二十岁那年来到嘉兴,观看了项元汴家藏历代真迹,再于二十五岁在南京看到王羲之著名的《官奴帖》,才省悟到以前实在是狂妄得可笑,在写作《画禅室随笔》自述这段学艺经历时,他对项元汴表示了感谢,感慨地说:翰墨小道,其难如是,何况学道乎?

  尚友图 张琦画像,项圣谟补景。此图为清代宜兴吴衡章临本。后排三人左起:董其昌、陈继儒、项圣谟;前排左一为画家鲁得之,右前一为李日华,右二释秋潭。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