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忠像局部(嘉兴博物馆藏) 项家祖籍洛阳,南渡时弟兄三人跟随赵构来江南。老大项益(员外郎)迁居绍兴,老三项萃(殿中侍御史)居山阴,来嘉兴的是老二项晋。他是大理寺评事(法官),率族人徙居胥山附近。胥山是
![]() 项忠像局部(嘉兴博物馆藏) 项家祖籍洛阳,南渡时弟兄三人跟随赵构来江南。老大项益(员外郎)迁居绍兴,老三项萃(殿中侍御史)居山阴,来嘉兴的是老二项晋。他是大理寺评事(法官),率族人徙居胥山附近。胥山是一座小丘,“文化大革命”十年,大桥公社的农民挖山采石,胥山毁掉了。胥山位处嘉兴与嘉善的交界地方,项氏家谱上有记载族人是嘉善的。再说项晋,他的儿子项煜没有功名,在胥山耕读。到孙子项相、项栋这一代,项家又发迹了。主要是项相。项相,字汝弼,号默庵。他读书、品行好,所以“举孝廉”,宋宁宗时当上翰林学士。老弟项栋则在家务农,负责家族的生活。兄弟俩团结友爱,对父母很孝顺。大约在公元一二二八年至一二三三年间,项相、项栋从胥山乡下搬家到郡城,在瓶山西侧建造“孝友堂”奉亲定居。从瓶山到汤家弄,我目测了一下,大约八十米长。这样一块地方,按照常识,建“孝友堂”起码是三进以上的房子,甚至五进、七进都有可能。嘉兴明清时期的高门大宅多在甪里街,最大要十三进。我最近 翻阅地方志,汤家弄由南向北全长两百米。两百米乘上八十米等于一万六千平方。瓶山占地是十余亩,项家从汤家弄通到瓶山,北接中和街,这一大片地总要二三十亩吧,笃定建造大宅院了。当然这仅是推测,只能说大致上是如此。“孝友堂”造好后,项氏一族在此地由根而叶,由源而委,传之奕世,成为郡城巨族。到鼎鼎大名的项忠已经是第十四代。项忠字荩臣,明正统七年即公元一四四二年考中进士,才二十一岁,真是少年得志。项忠做官三十多年,以保卫边防、治理陕西、讨平叛军的功劳最大。官至刑部尚书、兵部尚书。五十五岁退休,家居二十六年。他有点像现在的离退休老干部,上老年大学读读书,写写书法,画画国画,做做旧体诗。项忠组织创立“槜李耆英会”,刻印了一部《唱和诗》诗集。嘉兴博物馆馆藏有一幅项忠全身像,大中堂,官帽官袍,威武庄重。项忠去世后,皇帝追赠他“太子太保”衔,谥号“襄毅”。 项忠晚年就住在“孝友堂”,这里应该是一片建筑群,有不少的院落。光绪《嘉兴府志》“古迹二”记载,项忠居所名著书堂,“宅在瓶山右”。项忠死后,他的儿子项经在孝友堂后面建造了一座“端本厅”,加上项襄毅公祠、东宫太保尚书石牌坊,项家府邸的气派十足。 以上建筑位置在今天的汤家弄南端稍微东面一点,这是项家南宋时从胥山乡下迁居嘉兴城里的祖宅,到第十七代项元汴时达到鼎盛。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