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日的傍晚,和朋友一起行走在复兴北路康泾塘边,真是一种享受。沿着造型别致的花格石栏,穿越绿树成荫的河边小道,人在岸边走,景在身边移,坐椅、凉亭、小桥、假山之类的景物映入眼帘。行走间,时而看到船舶经过,时而感受到河面吹来的习习凉风。这微波粼
![]() 夏日的傍晚,和朋友一起行走在复兴北路康泾塘边,真是一种享受。沿着造型别致的花格石栏,穿越绿树成荫的河边小道,人在岸边走,景在身边移,坐椅、凉亭、小桥、假山之类的景物映入眼帘。行走间,时而看到船舶经过,时而感受到河面吹来的习习凉风。这微波粼粼、缓缓流动的河水,让人流连忘返。人们在这里安享美好生活,却对这条贯穿桐乡城区南北的康泾塘知之甚少。 据明代弘治年间《嘉兴府志》记载:“康泾,自县治北门至皂林,远九里。”这里的康泾即今天的康泾塘,虽无确切开挖年份,但自有史料记载算起,至今亦有500余年的历史。只不过当时的康泾塘仅指运河皂林双桥口至桐乡北门马铁砖机厂一段;而1969年截弯取直疏拓后,将城区实地开挖市河、南门外新开河(西门护城河)、北晖桥港及百桃起龙桥河道并在一起,统称“康泾塘”。 时光倒流回1969年前,北端的康泾塘虽与最南端的百桃起龙桥河道相通,但县城市河段河道迂回、曲折环流。旧时,县城河道的流向为:康泾塘北自运河双桥进入,流经县城北门,在马铁砖机厂处折东绕了个S型大弯,经北门轮船码头,穿医院旁石平桥,在梧桐运输社保养场处,河道分两路:一路为环西门护城河通新板桥港;一路过北门吊桥(时改砖砌桥)。过北门吊桥后,河道再次分两路:一路是经东而南的护城河,绕桐乡一中、西帮岸、宝塔下,通南门外新开河,在西帮岸、育婴堂桥处又有分支与北港河相连;另一路往南,沿北门直街市河,经栏杆桥、来凤桥至南门外新开河,与北日晖桥港汇合,最终与百桃起龙桥河道贯通。 由于河道狭小淤浅,交通阻滞,民国时期曾分别对县城南门外新开河2.6公里、油车坊至道元头段进行过开挖和疏拓,成为通往邻县的水运要道,但也只能通航20~30吨级船舶。那时,县城尚有北门、南门两个简易轮船码头,且两个码头间的客轮不能通过市河直接穿越。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