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的一天傍晚,我的一个朋友张老师在七星乡贤微信群发了张他拍摄的照片,是一座桥。他还附上了文字:这是一座全部用青砖砌成的桥梁,在嘉善塘北岸的小港上,默默地接受着岁月的洗礼。 看到照片和文字,我立即来了兴致,随即在群里发言,询问这座桥的具体
前不久的一天傍晚,我的一个朋友“张老师”在“七星乡贤微信群”发了张他拍摄的照片,是一座桥。他还附上了文字:“这是一座全部用青砖砌成的桥梁,在嘉善塘北岸的小港上,默默地接受着岁月的洗礼。” 看到照片和文字,我立即来了兴致,随即在群里发言,询问这座桥的具体位置。就这样,这座砖桥很快成了群里讨论的焦点。 得到张老师的回复后,我在“百度地图”上查找,搞清楚了这座桥的大致方位。群里的“董总”还特意“艾特”我:忙过这两天,开车接你,请张老师带路,一起去看看这座桥。 ![]() 主拱圈侧水泥脱落,裸露出砖结构 乡间小桥并不普通 我对嘉兴桥梁的关注,已有很多年了。2006年,嘉兴地方文史学者尤裕森先生应邀对嘉兴古桥进行普查。我对他进行了采访,撰文《一个人和295座古石桥》,并刊发在2006年10月13日的《嘉兴日报·江南周末》上。 根据尤先生的普查成果,2009年,嘉兴市档案局出版了《古桥风韵》一书。这本书展示了嘉兴大地上300余座石拱桥、石梁桥的风貌,另外还有两座非常罕见的砖木桥。许多年来,我个人也时常寻访古桥,写过一些文章,但从来没在嘉兴见过砖桥。 细看张老师拍摄的砖桥照片,桥的样貌,如同双曲钢筋水泥拱桥主拱圈的底部。不过,其拱波不是平整的水泥弧面,而是层层叠叠的砖块线条。鉴于摄影角度是从桥底向上取景,这拱圈便似扇状般由下而上、由小变大,有股横空出世、泰山压顶的气势。 砖桥风韵,异乎寻常,这让喜欢研究家乡桥梁历史的我兴奋异常。 第二天早饭之后,我就立即坐上去七星的公交车,开始了寻访之旅。 我先找到了七星的竹匠吴有根。他与我交往已有20多年,曾是砖桥所在地的村民。得知我想请他做向导,他二话没说,开车带上我离开镇子,向乡野驶去。路上遇到他的同里钱根荣,热心的钱根荣也掉转车头为我们带路。 我们转眼来到一条名叫放鸟埭港的河边,那座桥就出现在了眼前。 从桥坡这个角度看过去,这座桥与乡村常见的钢筋水泥拱桥并无差别,只是少了栏杆而已。下到水滩,跨上泊在桥底的一艘水泥船,再抬头一看,我就立刻惊叹起来了。 张老师在微信群里发的照片景貌,触手可及:双拱合成的主拱圈,如弯月横跨河两岸;它们的结合处,犬牙交错的弧状线条,像一道凸起的“脊梁”,统领并分隔着两排拱波。如果不是实地察看,是很难在头脑中复原这砖头拱圈、砖头拱波的惊巧建筑结构的。 砖桥拱圈东西两边,刻有“五一桥”的字样。看到这三个字,对于这座桥的建成年代,我有了初步的猜测。再细瞧,桥名底座的材质及砖缝间的黏合物,用的都是水泥、黄沙,并非古代所用的以生漆、石膏、糯米捣成的“顽砂”。通过这两个信息,已可以作出基本的判断,这座砖桥,并不是具有漫长历史的古桥。 不过,七星的这座砖桥,也算是别具一格。在嘉兴,有这样的桥梁存在,应是屈指可数了。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