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社永宁桥桥面 南社永宁桥桥柱近观 南社永宁桥铭文的年款,不仅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还具体到月、日:九月三日。这样清晰的纪时,在宋代的桥梁上是少见的。绍兴八字桥是全国文保单位,铭文亦只刻了时宝祐丙辰仲
![]() 南社永宁桥桥面 ![]() 南社永宁桥桥柱近观 南社永宁桥铭文的年款,不仅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还具体到月、日:九月三日。这样清晰的纪时,在宋代的桥梁上是少见的。绍兴八字桥是全国文保单位,铭文亦只刻了“时宝祐丙辰仲冬日建”九字,没有具体日脚。 因为白居易写过“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九月三日,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别美好的日子。 桥柱铭文中出现“南社”字样,而永宁桥正中的桥额,刻的也是“南社永宁桥”,铭、额对应,可证这是南社的庙桥,庙桥对应,是江南民间常见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桥边的庙往往俗称“桥庙”,桥也就叫庙桥。 从桥铭来看,宋朝时候的海华村,可能还有一座“北社”。海华村老辈多说,从前桥北是西村庵,桥南是海泻老庙,所谓“桥南格和尚、桥北格师姑”是也。西村庵毁于几十年前,海泻老庙消失的时间比西村庵早,但至今尚存“老庙头”地名。结合这些信息,可证南社永宁桥从宋朝至今,位置一直没有变动过。当然,其桥梁构件在历史上曾有过重新调整,旧桥柱新桥面,本是桥梁史上的常识。 南社永宁桥铭文中,有“都会首”字样。都会首,也写作“会首”、“社首”,是古代社会的基层管理者。《全唐文》卷921有《上天竺寺经幢记》,即有“会首谓众人”的记载,元代人郑玉《向杲寺重建弥陀殿记》有“都会首某人等”之句。会首、都会首,在明代小说、戏剧中更常见,当时百户设一会首,管理地方。清代嘉庆年间,嘉兴出土一块宋代街路砖,时为政和三年(1113),此砖阴刻有:“秀州嘉兴县郭五乡居住会首胡幺,伏愿保国安民”云云。这里的“保国安民”,与南社永宁桥铭额相同,大概是宋碑常用的吉词。 桥铭“都会首”以下,皆为姓名,可识者有沈思智、刘安、沈振等,其他还有两位沈姓,可惜名字剥泐难辨。由此可见,宋朝时期,海华村一带已有沈、刘两姓居住。按铭文所载,沈姓当为宋朝海华村第一大族。现在永宁桥西面漾口一带,还有沈姓居住,海华村牛女河的刘姓,或许即是桥铭中“刘安”的直系或旁系后代。 南社永宁桥南宋铭文,透露的历史信息非常丰富,我见识浅陋,不能像周在浚考证《天发神谶碑》、郑元庆笺释《石柱记》那样,专门为一块碑著书立说,只能约略言之了。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