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沈曾植:不应被遗忘的一代硕儒(4)

2013-11-07 08:47 作者:朱梁峰 袁培德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道情拯溺平生意 他的一生经历了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张勋复辟、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见证了晚清时期所有凄凉与萧杀。在思想史上,他居于保守,不过他并不是不谙世事。 戊戌变法失败后,有人对新


  “道情拯溺平生意”

  他的一生经历了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张勋复辟、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见证了晚清时期所有凄凉与萧杀。在思想史上,他居于“保守”,不过他并不是不谙世事。

  戊戌变法失败后,有人对新政的后果忧心忡忡,而熟读律法的沈曾植在1901年写给张之洞的信中提的四条建议中仍有“奉行新政”;新思想与旧思想在当时争论激烈,他在1906年访日时,对伊藤博文的宪法理论表示理解,并称赞这是“冶新旧思想于一炉”。因此说他是一个抱残守缺的人似乎并不恰当,他在《海日楼诗集》中自喻:“道情拯溺平生意,岂问迂儒抱一经。”

  在沈曾植的为官之路上,有几件事是值得一书的:1895年,与康有为、陈炽、王鹏运、袁世凯、徐世昌、杨锐及其弟沈曾桐等在北京开强学会,开风气之先;1900年,因义和团起义闹事,沈曾植与刘坤一、盛宣怀、张之洞、李鸿章等人密商保护长江之计;1901年,出任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监督,兴办教育,被奉为上海交大第五任校长;1906年,东渡日本考察学务及文物制度,接触了许多新思想;1907年,在安徽设存古学堂,借鉴外国大学高等教育制度,实行“有研究而无课本,有指授而无讲解”的教学方法。与杨仁山创佛学研究会,与欧阳渐创设支那内学院。

  沈曾植还有个“李白草诏吓蛮”的故事。在他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时,俄罗斯使臣喀西尼将俄人拉特禄夫《蒙古图志》里所载的《唐阙特勤碑》、《突厥伽可汗碑》、《九姓回鹘受里登罗汩没密施合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送到总理衙门,这有些故意考校中国人学问的意思。沈曾植看后,写了三篇精彩的考证性跋语,使俄国人大为佩服。

  沈曾植与康有为交往密切,曾为其发动公车上书出谋划策,但在行动、性格上两人又颇多不合。沈曾植在思想上比较务实,又兼有儒家学者的风范,主张循序渐进,反对狂飙式的社会变革。他曾劝翁同龢开学堂讲新学,主张开设银行,开矿挖煤,派遣留学生,办造枪炮厂等等,均是赞成新政。

  事实上,在晚清接二连三的政治活动中,他喊不了多大的声响。当时的中国学术界留给沈曾植的空间也已经很狭窄了。

  及至1917年,沈曾植参与张勋复辟事败,终日隐居于上海威海卫路二百十一号寓所“隐谷”, 以吟咏书画、校藏图书消遣度日。

  王蘧常在《沈寐叟年谱》中称其晚年:“日惟万卷埋身,不逾户阈,及闻国事,又未尝不废书叹息,欹觑不能自己。”凄凉、无奈的晚景跃然纸上。

顶一下
(4)
80%
踩一下
(1)
2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