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安分的折腾 袁谷人出身医生世家。还是孩子的时候,他就喜欢画画,香烟盒里绘制粗糙的洋片,是他最初的老师。如果时间就这么平静地流逝,他也许会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一个不错的医生,但生逢乱世,画画成了他心灵的
不安分的折腾 袁谷人出身医生世家。还是孩子的时候,他就喜欢“画画”,香烟盒里绘制粗糙的“洋片”,是他最初的老师。如果时间就这么平静地流逝,他也许会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一个不错的医生,但生逢乱世,画画成了他心灵的一大慰藉。17岁那年,家遭变故,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妹妹生活困顿。 1951年,袁谷人参军。因为会画画、会写字的特长,他被调到营部做文化教员。其间,在一本书中,他看到著名画家叶浅予说,要想画画技术精,速写本子不离身。他做了小本子带在身边,见到什么画什么,这个习惯保持至今。 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投稿。他将自己画的画,小心翼翼地寄了出去,这是一幅毛笔画的连环画,画虽然没有用,但杂志社的编辑却专门回了信。继续下去的话,他很有可能成为杂志社的固定作者,如果那时候他没有复员的话。 复员来得很无奈,因为“出身不好”。此时,他速写已经相当不错,曾一度以为,可以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1954年,复员回家以后,他在乡里的信用社当会计。他不喜欢这份工作,他只想画画。哪怕不能专门画画,找个能养家有稳定收入,有空余时间的工作也好。有两年时间,他频频更换工作。粮管所管理员、工分记录员,工作都不错,但为了画画,他都放弃了。他一直都坚信自己未来的路在画画。他心中理想的工作是做个美术老师或者去文化馆。其间,他的作品第一次发表,他还记得那是一张毛笔画,画的是灭蝗,发表在《嘉兴大众报》上。 1956年秋,他遇到了那个契机。那时他刚成为七星学校的老师。 因为曾在部队做过文化教员,他被乡里指派去接待县里来的宣传队。因为习惯,他随身带着速写本。偶然的机遇,速写本被宣传队的臧松年看到。当时,臧松年是嘉兴中心文化馆馆长,早年曾就读上海美专。臧松年对他的才能很认可,让他投稿。袁谷人就把“牛和农夫”的画寄给了他。 之后不久,省里举行了全省文化馆美术干部培训,当时嘉兴中心文化馆没有专门的美术干部,臧松年想到了袁谷人,就把他从七星的学校借调到文化馆,推荐去培训班。 这是袁谷人第一次系统的美术学习。他是培训班最好的学生。近三个月的学习,对他至关重要,“终于找到美术道路的门”,也给了他信心继续走下去。 时隔34年后的1990年,58岁的他走进中国美院的大门,进修。那时他的版画创作正处于摸索期,他觉得要提高自己,首先要提高眼睛,“眼高手低”是件好事情。杭州的展览多,前辈多,哪怕只学到一点,对自己都会有好处。 有一天他正在房间里休息,有人交谈,“袁谷人的作品挺好,题材蛮好,画得也不错,就是感觉粗糙了一些。”就这么一句话,对他的影响蛮大。 不是没考虑过,跟群小孩一起学,老师甚至比自己小。但爱面子、虚荣心比起画画又有啥意思。 “1994年,画这幅《一树春风》,我才算走出来,这幅画我加了灰色的层次,层次更加丰富。不过,从名字来说,无论是《一树春风》还是《昨夜春雨》,都带着政治味。”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