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续佳话:独生女培养出一对博士姐妹花 1972年春天,美丽的女儿程丽则出嫁,沈祖棻作诗回顾母女二十几年相依相伴:娇憨犹自忆扶床,廿载相依共暖凉。春径看花归日暮,秋灯拥被话更长。每夸母女兼知己,聊慰亲朋各异方
续佳话:独生女培养出一对博士姐妹花 1972年春天,美丽的女儿程丽则出嫁,沈祖棻作诗回顾母女二十几年相依相伴:“娇憨犹自忆扶床,廿载相依共暖凉。春径看花归日暮,秋灯拥被话更长。每夸母女兼知己,聊慰亲朋各异方。喜汝宜家偿夙愿,眼前膝下几时忘。” 程丽则十岁时,父亲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她与妈妈相依为命。由于家庭成分不好,丽则没有读高中,中专毕业后就到了工厂工作。 1966年春,文革的血雨腥风到来之前,在珞珈山一隅,有碧桃盛开,沈祖棻与在工厂实习的女儿留影花下,留下了温暖的瞬间。她赋诗纪念,并在诗中鼓励女儿好好工作,服务国家。 程丽则说:“我现在这么喜欢拍照,特别是喜欢被拍,可能也受我妈妈影响,因为小时候她会带我去照相馆,每年生日都照相留念,有时候不是生日也去照。”在丽则心里,妈妈和天下所有妈妈一样,慈爱温和,尊重女儿的选择,不会长篇大论地教育女儿应该如何如何。她觉得妈妈对她的影响是点点滴滴的,潜移默化的。 父母都是古典文学的研究者,丽则很小就开始读诗了。她也喜欢作诗,写过旧体诗词,也作过新诗,曾在诗刊上发表过,而且还自印过一本诗文集《绿水青山入梦来》。 程丽则的性格和母亲很像,喜交友,善言谈。退休后她利用许多时间整理父母的照片、日记。去年南京大学举办了程千帆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程丽则编写了一本《千帆身影》,以照片为线索,讲述父亲的学术生平。此书一共收入照片300多张,每张下面都有说明。她精心查找筛选撰文,花了近一年时间。现她正整理父母的日记,把手稿一一输入电脑。程丽则说,虽然不知何时能出版,但机会不会光顾没有准备的人。这也是她一直用以教育两个女儿的“训言”。 由于时代的原因,程丽则没有机会读大学,一生引以为憾,但她培养了两个名牌大学的女博士。大女儿张春晓(早早),是复旦大学的文学博士;小女儿程雨燕是武汉大学法学博士,现在是广东省委党校的教授。 在暨南大学,张春晓任中文系副教授,主要教授影视剧写作。 在南京大学读完本硕后,早早选择考复旦文献博士,以让自己浮躁的心能够静下来。但对小说的创作喜好一直没变。 她表现出与外婆相似的灵性才情。本科毕业时,即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风雨情缘》(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6年)。读博期间,又完成了另一部武侠小说《雨中花》,并于2002年出版;她还先后在文学杂志《钟山》、《作家》上发表了中篇小说《记忆的门半开半掩》、《阳关三叠》。 “从这方面来讲,也算后继有人吧。因为我走的也是她(外婆)的一种创作路线。”早早说。所不同的是,外婆写的是短篇小说,她写的是中长篇。 她的小说主要写历史人物、事件,她说:“我喜欢把历史的、野史稗抄的或者笔记里写不到论文中的,但让人内心很激荡的一些题材,尤其在战争时代,一些可歌可泣的细节,写到小说里。”她得意地说:“写到后来,我不知道哪些是我自己创作的,哪些是拷贝了别人笔记里的。” ![]() 2003年6月,雨燕(右)硕士毕业,与父母及博士姐姐春晓合影于南京大学校园。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